《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3
(二)、依次排序,體會科學順序。
師:作者在說明內(nèi)容上,為什么先說恒星?
生4:他是按由遠到近的順序?qū)懙摹?nbsp;
師:完全正確,你能用課文中的一個句子來回答嗎?生4(找句子)有沒有同學幫幫他的忙?
生5:是第二段的“我們看得見的星星,絕大多數(shù)是恒星。”
師:非常好,作者抓住人們認識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先介紹近的看得見的已知的,再寫遠的未知的。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請一同學到黑板上按由遠到近的順序把說明的內(nèi)容寫出來。
(生6自告奮勇上臺板書,開始寫時比較端正,后來較傾斜。其余學生笑。)
師:大家笑什么?
生7:他的字寫斜了。
師:是啊,但是大家能發(fā)現(xiàn)他字的優(yōu)點所在嗎?
生8:筆畫比較端正。
師:好的,漢字是我們祖國的文字,書法更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我們同學一定要把字練好!(師板書對象特征后面的運動發(fā)展、豐富多彩、遼闊無邊)能不能給“遼闊無邊”這個詞找一找同義詞?(學生找到“無邊無際”、“茫無涯際”,教師指導學生掌握字的讀音、意義后讓學生書空)科普說明文,往往采用直觀形象的說明方法,使深奧的內(nèi)容易于理解、接受,這就需要用到說明方法,請大家讀一讀單元導語。
(三),合作探究,學習說明方法。
(學生齊讀單元導語)
師:單元導語告訴我們說明方法的作用以及類型。請大家在七種方法后補上列圖表,這樣我們初中段接觸到的說明方法就齊了。還有,把“舉例子”中的“例”和“列數(shù)字”中的“列”圈出來,因為這兩個字我們同學很容易弄錯,要引起注意。好,下面請大家大聲朗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要找出例句,并說一說說明方法在句中的表達作用。
(學生自由地大聲朗讀課文,用圈點的辦法找句子。)
師:同桌、前后桌的同學可以先交流一下
(學生自由交流)
師:開始全班交流。
生9:第四段“這樣的小星星發(fā)出眩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溫度高達30000~50000攝氏度”運用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說明恒星溫度高。
師:老師覺得他的表述不是很準確,有沒有同學能表述得更準確一點?
生10:應該是說明小恒星的溫度高。
師:有進步,但還不是很準確,誰能表述的更準確一點。
生11:應該是說明小恒星的表面溫度高。
師:很好,說明文非常講究語言的準確性,“30000~50000”是一個約數(shù),能不能改為確數(shù)?
生12:不能,作者可能沒有測試過。
生13:30000~50000有上限和下限,說明的是全部的小行星。改為確數(shù),只能說明一部分恒星,和原意不附。
師:講得很好,大家還可以注意到,這是一篇科普說明文,不是供科學研究用的,要面向大眾,所以這篇文章的大多數(shù)數(shù)字是約數(shù)。(穿插教學“眩”字。)
生14:第四段“可是這種星星的物質(zhì),密度特別大,火柴頭那么大的一點就抵得上十多個成年人的重量”運用了作比較。說明小恒星的密度大。
師:能不能把“十多個成年人的重量”改為“十朵星云的重量”?
生15:不能,因為我們不知道星云有多重。
師:可見,運用作比較這種說明方法時,要注意被比較的事物一定要是我們所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