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1
教學目的1、 學習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事物。
2、 了解宇宙是物質的、運動的、無窮無盡的,人類一定能揭示更多的宇宙
秘密。
教學重點、難點
1、 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事物。
2、 準確生動的語言。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作者簡介:鄭文光,生于1929年,科幻小說家,廣東中山人,生于越南海防。1954年發表科學幻想小說《第2個月亮》,后即致力于科學幻想小說和科學普及讀物寫作。作品文字質樸流暢。故事構思新穎,人物形象生動。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 思考:讀了課文之后,請你說說宇宙里有些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宇宙里有恒星、行星、星云……
2、 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21段,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11)說明宇宙里有些什么,從而說明宇宙是物質的。
第二部分(12-20)介紹宇宙中的恒星系以及宇宙的運動,從而說明宇宙是運
動的,是無窮無盡的。
第三部分(21)說明宇宙是可以認識的。
三、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學生朗讀第一部分,思考有幾個層次,概括層次大意。
學生討論、交流
板書 1、(1)開門見山,以親切的口吻召喚讀者,引出說明對象。
2、(2-6)介紹恒星的基本情況。
3、(7-9)介紹恒星的其他情況。
4、(10)介紹宇宙里的星云。
5、(11)小結宇宙里有些什么,從而說明宇宙是物質的。
閱讀第2-6,思考文章怎樣介紹恒星的基本情況的?
明確:作者先總說恒星。將人們對恒星的感覺和恒星的實際情況加以對照,“火熱的太陽”說明恒星發光發熱的共性。然后突出介紹了恒星的一個共同特征:熱度非常高。
第2段的最后兩句回到人的感覺上來,更使人覺得宇宙的奧秘無窮,激起人們探索的愿望。
第3-5段運用了分類別、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把恒星按體積、密度、溫度、引力等方面加以說明。
第6段是第二層的小結,作者用兩個“全都是”總結了恒星是“灼熱的龐大的氣體球”“發光發熱”的共同特征。
閱讀第7-9段,思考:作者介紹了恒星的哪些其他情況?
明確:先說明恒星的附屬天體——行星。作者從太陽擁有行星推測宇宙中別的恒星也會有行星饒著它們轉。
接著說明恒星間的距離。恒星間的距離本來是大得無法想象,作者卻用假想的宇宙航行方式,列出數字,把它表述得很具體。
然后說明恒星在宇宙中的位置。作者先極言恒星之大,接著說把它們放在宇宙空間里去,只不過是“大海里的小滴”,“也許還要小”,這就使讀者對宇宙之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閱讀第10段,思考:作者介紹宇宙里的星云,具體寫了哪些內容?
板書:
星云的多,難于計算
星云的組成:塵埃和氣體
宇宙里的星云 星云的位置:浮游在宇宙空間里
星云的厚度:有的厚到幾萬億公里
星云的分類:亮星云、暗星云
四、小結
課文介紹宇宙里有些什么,從人們肉眼能看到的恒星寫起,說到行星和星云,十分講究說明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