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1
五、布置作業
1、 探究、練習一
2、 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聽寫詞語:炫目、灼熱、茫無涯際、廣漠、洶涌、稀薄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一) 學生閱讀課文第12—20段,思考:第二部分可以分為幾個層次?概括層意。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這部分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12-14段):介紹太陽所在的銀河系。
第二層(15-17段):介紹銀河系外的恒星系。
第三層(18-19段):說明宇宙是運動的。
第四層(20段):小結第二部分,“宇宙是無窮無盡的,它的運動也是無窮無盡的”。
(二)閱讀第12-14段,思考:作者用哪些說明方法來介紹太陽所在的銀河系?
明確:
銀河系是太陽所在的恒星系,太陽是一顆與我們人類關系最密切的恒星,從銀河系開始介紹是順理成章。作者說明了組成銀河系的星星的數目,用“鐵餅”這個比喻說明銀河系的整體形狀,用“環”這個比喻說明從地球上看到的銀河的形狀并引述了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表現了人們豐富的想像,寫出了宇宙之美,然后用巧妙的驚嘆和設問,列出數字,用“一千萬萬”和“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點點”進行對比,說明宇宙的無窮無盡,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三)閱讀第15-17段,思考:作者介紹銀河系外的恒星系,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來寫的?
明確:
宇宙里像銀河系一樣的恒星系有千千萬萬個,不可能一一說到。作者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以肉眼能看到的仙女座里的一個恒星系這例,又用列數字的方法,說明它距地球極其遙遠,并進而說到每一個恒星系之大。然后說這樣大的恒星系已經發現的雖然“數以億計”,但“仍然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個極小部分”,從而進一步突出宇宙的無窮無盡。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明確:
這一段共兩句話,前一句說明過去人類無法飛出地球去,尚且能認識星星的體積、溫度、有什么元素、怎樣運動,后一句由此推論,今天科技大大發展了,更有利于認識宇宙的奧秘。這樣的結尾,給人以鼓舞,給人以信心。
四、探究活動
思考:文中運用哪些說明方法說明宇宙有些什么的?舉例說明。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a、 列數字: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特點。
如,為了說明恒星的溫度,作者列出數字:“表面溫度至少有三千攝氏度”,
小恒星的“表面溫度高達三萬到五萬攝氏度”。為了說明恒星的距離遙遠,列出數字:“每秒鐘能飛十六點七公里的宇宙飛船得走幾萬年”。
b、作比較:用一般人可以感知和事物來進行比較,這樣可以讓人們憑直覺的經驗,由已知認識未知。
如:在說明有的恒星密度非常小時,拿它和地球上的空氣以及用抽氣機造成的真空作比較。在說明有的恒星密度、引力極大時,用地球上成年人的體重、白金的重量經及人們能承受的壓力作比較。
c、用比喻:用人們熟悉的事物作喻體,這樣可以使說明生動具體,有助于人們了解被說明事物的特征。
如,用螢火蟲比喻閃爍著寒光的小星星,說明星體給人的表象情況。用大海里的水滴作比喻,說明恒星在宇宙里所占空間極其微小,從而說明宇宙的遼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