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故事三則(人有其寶,嗟來之食,許仲平義不茍取)同步練習(xí)
第一部分:1.給下列加點(diǎn)字注音:
蒙袂( )輯屨( ) 以待饑者而食( )之 眾爭取啖( )之
2.解釋加點(diǎn)的詞。
⑴若以與我(與: )
⑵黔敖左奉食(奉: )
⑶衡獨(dú)危坐樹下自若(危坐: )
⑷非其有而取之(其: )
3.辨析各組詞的意義。
⑴以:以示玉人( ) 玉人以為寶也( )
⑵食:黔敖為食于路( ) 以待饑者而食之( )
⑶有:不若人有其寶( ) 非其有而取之( )
⑷若:若以與我,皆喪寶也( ) 不若人有其寶( )
4.這三則故事各有什么意義?
《人有其寶》:
《嗟來之食》:
《許仲平義不茍取》:
5.常識填空:
《左傳》傳說是春秋時(shí)期 所作,全稱《 》,《禮記》是 家經(jīng)典之一。
6.三則故事有一個(gè)相同點(diǎn),即都描寫了古人 ,如何讓你選擇一個(gè)事例證明“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一論點(diǎn),你選擇哪一個(gè)事例?
讀選文,回答問題:
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mào)貿(mào)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yáng)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曾子聞之曰:“微與(微與:不必這樣)!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7、簡述第一段的大意。
8、用一個(gè)成語概括這個(gè)故事的內(nèi)容。
9、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
⑴齊大饑(大: )
⑵予唯不食(食: )嗟來之食(食: )
10、寫出下列句中詞語的古義與今義:
⑴從而謝焉 謝:古義 今義
⑵以至于斯也 至于:古義 今義
11、選擇正確的譯句:
⑴黔敖為食于路( )
a、黔敖在道路上準(zhǔn)備好施舍的食品。
b、黔敖把施舍的食品放在道路上。
c、黔敖在道路上施舍的食品。
d、黔敖在路旁準(zhǔn)備了施舍的食品。
⑵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
a、于是他向他表示感謝,最終不吃而死去。
b、于是拒絕了施舍,最終沒有吃。
c、于是向他告辭,最終不吃而餓死。
d、于是拒絕了黔敖的施舍,最終不吃食物而餓死了。
12.試著翻譯曾子的話。
13.你同意曾子的觀點(diǎn)嗎?說說你的理由。
第二部分:
約不可失(2004年無錫試題)
魏文侯①與虞人②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③之。
(選自《魏文侯書》)
【注釋】①魏文侯:戰(zhàn)國時(shí)魏國國君,在諸侯中有美譽(yù),曾任西門豹為螂守。②虞人:掌管山澤的官。③罷;停止,取消。
14.解釋文中加點(diǎn)詞的含義。
①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期: )
②是日,飲酒樂,天雨 (雨: )
③公將焉之(之: )
④豈可不一會期哉(豈: )
15.與“公將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a.且焉置土石 b.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