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潮》同步練習
第一部分:
1.下列加點字注音全對的一項是( )
a、酣夢(h n) 芳醇(c n) 深黯( n) 琴弦(xu n)
b、眼瞼(ji n) 瓊臺(qi ng) 云汀(d ng) 窗欞(l n)
c、罅隙(xi ) 汩汩(g ) 嗥叫( o) 溺愛(n )
d、拔剌(l ) 慵懶(y ng) 恍惚(h ) 咆哮(p o)
2.下列加點詞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a、海在我們腳下呻吟著,詩人一般。
b、巖石也仿佛漸漸戰栗,發出反抗的嗥叫,擊碎了海的鱗甲,片片飛散。
c、低低的,輕輕的,像微風掠過琴弦。
d、那聲音仿佛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溫柔。
3.從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昏暗( ) 粗暴( ) 沉重( ) 喧鬧( )
4.從文中找出運用擬人手法寫潮的聲音情態和性格的句子各一句。
聲音:
情態:
性格:
5.填空:
本文先寫落潮時的大海,表現了大海的 ,再寫漲潮時的大海,表現了大海的 。寫海潮時,重點描寫了海潮的 。照應了題目中的“ ”字。
讀選文,回答問題:
⑴不曉得過了多少時候,遠寺的鐘聲突然驚醒了海的酣夢,它惱怒似的激起波浪的興奮,漸漸向我們腳下的巖石掀過來,發出汩汩的聲音,像是誰在海底吐著氣,海面的銀光跟著晃動起來,銀龍樣的。接著我們腳下的巖石上就像鈴、鐃鈸、鐘鼓在奏鳴,而且聲音愈響愈大。
沒有風。海自己醒了,喘著氣,轉側著,打著呵欠,伸著懶腰,抹著眼睛。因為島嶼擋住了它的轉動,它狠狠地用腳踢著,用手推著,用牙咬著。它一刻比一刻興奮,一刻比一刻用勁。巖石也仿佛漸漸戰栗,發出抵抗的嗥叫,擊碎了海的鱗甲,片片飛散。
⑵海終于憤怒了。它咆哮著,猛烈地沖向岸邊襲擊過來,沖進了巖石的罅隙里,又撥剌著巖石的壁壘。
音響就越大了。戰鼓聲,金鑼聲,吶喊聲,叫號聲,啼哭聲,馬啼聲,車輪聲,機翼聲,摻雜在一起,像千軍萬馬混戰了起來。
銀光消失了。海水瘋狂地洶涌著,吞沒了遠近大小的島嶼。⑶它從我們的腳下撲了過來,響雷般地怒吼著,一陣陣地將滿含著血腥的浪花潑濺在我們的身上。
6.以上文字生動形象地寫出大海的什么美?
7.大海憤怒的情態,文中是從形態和聲音兩方面來寫的。寫聲音是把它比作千軍萬馬混戰,作者列舉了哪幾種聲音?請列出來,并簡要分析這聲音與下文中的“血腥的浪花”有什么聯系。
8.寫⑴句和⑵⑶句的情景時,作者有怎樣的心理活動?
⑴句 ⑵⑶句
9.給以上文字擬一個小標題。
10.文段里作者表達出了怎樣的感情?
第二部分:
(一)
星空
①星星對我展現一種人格化的親近姿態,是在達里湖畔的一個夜晚。
②達里湖形似一牛肩胛骨,位于克什克騰草原的西北邊緣。我們到達之時已屆仲秋,湖邊遍生紅草,像一堆堆暗燃的炭火,驅逐已經逼人肌膚的寒意。達里湖在藍得刺眼的天空下悠然映出遠山的倒影。在人跡罕至的蒙古高原,此湖安閑豐腴,像賦閑的天神。遠眺湖面,鷗鳥起伏,浪挽漣漪,無意中領會到達里湖的女性化氣息。難怪當地有傳說,把湖神稱“達麗娘娘”。
③看達里湖,你要調動好精神,一口氣把它看夠,然后頭也不回地離開。心若一軟,貪圖眼福回頭再看一眼,就難免又看上半天。所謂“流連忘返”,就是這個意思。你看到了什么呢?無非湖光山色,它如亙古不移又似瞬息萬變。造化和人工的區別就在這里:人之手下無論多么巧妙的制品,刺繡也罷,園林也罷,總是極盡復雜,然而觀者一目了然;自然展示的是單純、渾然,給人以欣賞不盡和欲進一步了解卻又無奈的景象。譬如看達里湖的藍,令人驚羨,宛如在藍中還有什么更美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