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川語慧教學微型設計之《聽潮》
重慶市豐都縣平都中學校 胡川
目標核心指向:學會將聽覺形象轉化為視覺形象
導學過程:
一讀積累:
⑴雅詞:會讀會釋會寫會用(學生自讀自寫互考)
⑵美句:會理解會賞析會仿寫(自我陶醉式地朗讀或講給同學聽)
二讀提高:
⑴關于文章的結構:以聽潮為結索,分為聽潮前—聽潮—贊潮三個部分。(善于抓文題分析文章內容;劃分層次結構的能力)
⑵聽潮部分的結構——三潮三圖:(整體把握;劃分層次結構的能力;加小標題概括提煉的能力)
落潮:海睡圖
初潮:海醒圖
高潮:海怒圖
⑶聽潮前:
①作者感到欣幸的原因。(幽靜的、靠近海灣、有一個露臺)(提取信息的能力)
②概述潮來時候的段落的表達特點和表達效果。(賞析的能力)
⑶贊潮
①寫妻的作用。
②直抒胸臆。
三讀發現:(探究美質的生成)
作者觀賞海潮的獨特方式是聽,在聽的過程中心潮與海潮起落,內情與外境達到完美的結合。所描繪出來的大海的美景使即使沒有親臨過大海的人,也能如臨其境,如聞其聲,這得力于作者高超的轉換藝術:將聲音形象轉化為視覺形象。作者是怎么轉化的呢?
⑴落潮:海睡圖
㈠直接寫海潮的聲音的詞句有:
① 大海上一片靜寂。
②海在我們腳下沉吟著,詩人一般。
㈡轉化成視覺畫面的語句是:
①大海上一片靜寂——在我們的腳下,波浪輕輕吻著巖石,像朦朧欲睡似的。
②海在我們腳下沉吟著,詩人一般——那聲音仿佛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溫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低低地,輕輕地,像微風指過琴弦;像落花飄零在水上。
㈢其他段落則屬于反復烘托與渲染(大小的島、山、星星,我和妻子等的描寫)
㈣這部分聲、視結合,突出了大海“靜寂的、和平的、愉悅的神秘”,表現了大海和平的、寧靜的美。
⑵初潮:海醒圖
㈠直接寫海潮的聲音的詞句有:
①汩汩的聲音。
②聲音愈響愈大起來。
③嗥叫。
㈡轉化成視覺畫面的語句是:
①汩汩的聲音——它惱怒似的激起波浪的興奮,漸漸向我們腳下的巖石掀過來,像是誰在海底吐著氣,海面的銀光跟著晃動起來,銀龍樣的。
②聲音愈響愈大起來——接著我們腳下的巖石上就像鈴子、鐃鈸、鐘鼓在奏鳴著
③嗥叫——沒有風。海自己醒了,喘著氣,轉側著,打著呵欠,伸著懶腰,抹著眼睛。因為島嶼擋住了它的轉動,它狠狠的用腳踢著,用手推著,用牙咬著。它一刻比一刻興奮,一刻比一刻用勁。巖石也仿佛漸漸戰栗,擊碎了海的鱗甲,片片飛散。
㈢這部分聲、視結合,突出了大海猛烈的美。
⑶高潮:海怒圖
㈠直接寫海潮的聲音的詞句有:
①它咆哮著。
②音響就越大了。
③響雷般地怒吼著。
㈡轉化成視覺畫面的語句是:
①它咆哮著——海終于憤怒了。猛烈地沖向岸邊襲擊過來,沖進了巖石的罅隙里,又撥剌著巖石的壁壘。
②音響就越大了——戰鼓聲,金鑼聲,吶喊聲,叫號聲,啼哭聲,馬蹄聲,車輪聲,機翼聲,摻雜在一起,像千軍萬馬混戰了起來。
③響雷般地怒吼著——銀光消失了。海水瘋狂地洶涌著,吞沒了遠近大小的島嶼。它從我們的腳下撲了過來,一陣陣地將滿含著血腥的浪花潑濺在我們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