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說兩篇教案
11.1 、文本全解。
等待散場
(1) 作者簡介和寫作背景。
劉心武 (1942 一 ) ,當代作家。筆名劉瀏、趙壯漢等。四川成都人。 1950 年隨父遷居北京。中學時期愛好文學。 1961 年畢業于北京師范?茖W校中文系,后任中學教員 15 年。 1976 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編輯,參與創刊《十月》并任編輯。 1979 年起任中國作協理事、 《人民文學》主編等職,加人國際筆會中國中心。 1987 年赴美國訪問并在 13 所大學講學。 1958 年開始發表作品。 1977 年發表短篇小說《班主任》,被認為是新時期文學的發軔作,獲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首獎。后又發表《愛情的位置》、《醒來吧,弟弟》、《我愛每一片綠葉》 ( 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 等小說,曾激起強烈反響。出版有短篇小說集《班主任》、 《母校留念》、 《劉心武短篇小說選》,中篇小說《秦可卿之死》,中短篇小說集《綠葉與黃金》、《大眼貓》、 《都會詠嘆調》、 《立體交叉橋》、 《 5 . 19 長鏡頭》,中篇小說集拋口意》、 《王府井萬花筒》、 ( 木變石戒指 ) 、 《一窗燈火》、《藍夜叉》,紀實小說 ( 公共汽車詠嘆調》,長篇小說《鐘鼓樓》 ( 獲全國第二屆茅盾文學獎 ) 、 《風過耳》、 《四牌樓》等,還出版有散文集、理論集、兒童文學等作品以及八卷本《劉心武文集 ) , 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譯為英、日、法、德、俄、意、瑞典等文字出版。劉心武擅長青年題材,把塑造任務同對生活思考的抒情議論結合,是他小說的藝術特色。劉心武對生活感受敏銳,善于做理性的宏觀把握,寫出了不少具有社會思考特點的小說,作風嚴謹,意蘊深厚。
(2) 基本解讀。
小說沒有直面寫愛情故事里的兩個主人公是如何相愛的,描述這個故事。而是通過“我”,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 “我”去看芭蕾舞劇《天鵝湖》,遲到了,遇見一個在雨中等待的小伙子。故事看到這里,讀者和“我”都以為這個小伙子是在等待退票。但是他卻是等待散場的女朋友。
“我”似乎也和所有的讀者一樣,愿意成人之美,把手里的票讓給小伙子,讓他和戀人在劇場里相會。不料小伙子“很難為情”地拒絕了,以為, “她也許會隨時提前出來”?梢姡』镒与m然身在劇場外,心卻在劇場內,他在忠心守候對方。
“我”只好自己進入劇場,既是意外也是意料之中地在劇場前廊里遇到小伙子的戀人——一位妙齡女郎。女郎雖然身在劇場,心卻已然和小伙子一起。他們相互守候對方,也守護了圣潔的愛情。
故事結尾, 《天鵝湖》里的愛情樂曲回蕩,小伙子和戀人雖然沒有在一起看舞劇,卻以自身的愛戀向世人宣告,愛情是人間永恒的美妙旋律。
差 別
(1) 基本解讀。
故事開頭告訴我們,阿諾德和布魯諾同樣受雇于一家店鋪,但前者“青云直上”,后者則“原地踏步”,什么樣的原因導致這樣的結局呢 ? 是布魯諾不勤勞,不會溜須拍馬,還是他長得差強人意 ? 故事沒有立刻告訴我們,而是讓老板出來解決謎底。
老板讓兩人一起去觀察集市情況。結果是布魯諾跑了三次得到的信息,阿諾德一次就得到了,還帶來了許多有利的相關信息。
事實告訴我們,二者的差別不是外貌,也不是勤勞程度,而是思維方式和觀察能力。
(2) 問題探究。
廣東人有句話叫“懶人出智慧”。這個“懶”字指的是“利用巧勁來減少體力、精力或時間上的損耗”。人類就是因為這種“懶”才發明了飛機、汽車和各種全自動機器來減輕人們在體力、精力或時間上的負擔。那么這種“懶”指的是什么呢 ? 就是思想。汽車大王福特說過:思考是世上最苦的工作,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從事它。我們每個人都是有思想的,卻并不是所有人都會思想的方法,正如不是每個懂說話的人都懂語法一樣。小說里的阿諾德就是一個懂得思想的人,仔細觀察獲得大信息量,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到處理問題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