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插花”教學設計
學習領域:設計應用背景分析:
現行的人教版美術教材,在課程目標、功能、結構、內容、學習方式、實施評價和管理方面都較原來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總的指導思想,非常有利于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揮和個性的張揚。特別是教材密切結合校園生活的內容以及集體活動的學習方式,為實施本教材的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充分的選擇和創新的余地。
新教材實施以來,全新的課改精神給部分老師帶來了一些困惑,也因此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例如:如何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的問題;如何在美術教學中運用和融入“美術文化”功能的問題;如何處理好繼承傳統與改革創新的關系等等。怎樣才能從以往機械、沉悶、程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的課堂教學中跳出來,怎樣提高學生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刺激,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到充分發揮。我認為,封閉導致僵化,只有我們教師首先開放思想并具有創新意識,才能真正從全體學生的長遠發展考慮,結合新教材設計的各種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藝術活動,盡量擺脫陳舊教學理念的束縛,特別是要結合學校當地地區環境和學校條件以及不同的學生情況,讓學生學習活起來,讓他們更自覺,更積極,更自主的進行美術學習和創造,培養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能力,靈活的學以致用的變通能力,參與集體活動及相互合作的能力等。與此同時,仍然需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設計、繪畫等技能,在體驗感受和技能相結合的基礎之上的美術活動才能真正使學生的審美文化素質得到提高。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就課前所思考的問題也進行了有效的嘗試。
本單元《校園藝術節》活動之二──《設計布置舞臺》,就是為配合和實現當前美術教學改革各項目標及本單元教學目標而設計的。既能夠貼近學生生活,又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我將本活動設計內容分為三個課時。前兩個課時完成教室后黑板和墻面的裝飾設計及制作。第三課時的內容設計,則是針對我校深處鄂西北山區的獨特地理環境,以及初一學生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很深,總喜歡臨摹現成作品而缺乏自己創意思維的實際情況,比較靈活地處理教材中關于利用插花知識裝飾舞臺(教室)的教學內容。嘗試進一步引導學生因陋就簡,利用身邊極其平凡的野花野草和廢舊材料,“化腐朽為神奇”,自己去發現美,創造美,在美術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本課時不斷以教師的設問激趣來引導學生開動腦筋,不但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還需靈活而有創意地利用插花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體會自己的美術設計給校園生活帶來的美感,也使學生更熱愛自己的校園和班級。并希望以此次美術活動來增強學生創作的自信心
教學理念:
首先,課堂教學的過程是教師作為引導者和組織者。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各種美術活動,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而感受美,提高美術素質和高尚修養的過程。應充分體現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課堂教學是以學生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為主。教師在引導學生了解美的基本規律的同時,要想辦法提高學生的各種學習能力,改變舊式教學所形成的,學生習慣于等待教師標準答案的被動式學習方式,提高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新課程標準適當降低了雙基難度,但課堂教學絕不能人浮于課,必須把握學科本位,抓住本學科特點,應在活潑生動的氣氛中,掌握一定的美術語言。既要掌握本課時的基本知識點,又在學習生活中活學活用。將傳統教學中的優勢與課改精神和諧統—起來,不能盲目活動,缺少學科目的性。第三,評價藝術: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多維評價方式,將教師簡單的單方面的甄別性評價,改為“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診斷性評價”三位—體的評價方式.特別是教師診斷性評價,它包括預測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及時調整即時性評價。教師要對學生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及其情感的投入給予高度評價,使評價真正起到調動每—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創作的激情,有效提高全體學生的綜合美術素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