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說不盡的橋》教案1
1240年建造的福建潭州虎渡橋,也是最令人驚奇的一 座粱式大橋,此橋總長約335m,某些石粱長達23.7m,沿寬度 用三根石粱組成,每根寬1.7m,高1.9m,重達200多噸,該橋一直 保存至今”歷史記載,這些巨大石梁橋是利用潮水漲落浮運建 設的,足見我國古代加工和安裝橋梁的技術何等高超。
我國古代石拱橋的杰出代表是舉世聞名的河北省趙 縣的趙州橋(又稱安濟橋),該橋在隋大業初年(公元605年左 右)為李春所創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圓弧形石拱橋,凈跨37m, 寬9m,拱失高度7.23m,在拱圈兩肩各設有二個跨度不等的腹 拱,這樣既能減輕橋身自重,節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 觀,趙州橋的設計構思和工藝的精巧,不僅在我國古橋是首屈一指,據世界橋梁的考證,像這樣的敞肩拱橋,歐洲到19世紀中葉才出現,比我國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趙州橋的雕 刻藝術,包括欄板、望柱和鎖口石等,其上獅象龍獸形態逼 真,琢工的精致秀麗,不愧為文物寶庫中的藝術珍品,我國 石拱橋的建造技術在明朝時曾流傳到日本等國,促進了與世 界各國人民的文化交流并增進了友誼。
廣東潮安縣橫跨韓江的湘子橋(又名廣濟橋)此橋始 建于公元1169年,全橋長517.95m,總共20墩19孔,上部結構有 石拱、木梁、石梁等多種型式,還有用18條活船組成的長達 97.30m的開合式浮橋,設置浮橋的目的,一方面適應大型商 船和上游木排的通過,并且也避免了過多的橋墩阻塞河道, 以致加劇橋基沖刷而造成水害,這座世界上最早的開合式 橋,柱石橋之長、石墩之大、橋梁之多以及施工條件之困難 工程歷時之久,都是古代建橋史上所罕見的。。 8. 1957年,第一座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勝利建 成,結束了我國萬里長江無橋的狀況,從此“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橋的正橋為三聯3x128m的連續鋼桁粱,雙 線鐵路上層公路橋面寬18m,兩側各設2.25m人行道,包括引 橋在內全橋總長1670.4物,大型鋼梁的制造和架設、深水管柱基礎的施工等,對發展我國現代橋染技術開創了新路。
1969年勝利建成了舉世矚目的南京長江大橋,這是我國自行設計、制造、施工,并使用國產高強鋼材的現代大型橋梁,正橋除北岸第一孔為128m簡支鋼桁粱外,其余為9 孔3聯,每聯為3x l60m的連續鋼桁粱。上層是公路橋面,下層 為雙線鐵路,包括引橋在內,鐵路部分全長6772m,公路部 分為4589m,橋址處水深流急,河床地,質極為復雜橋墩基礎 的施工非常困難。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顯示出我國的建橋事 業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也是我國橋梁史又一個重要標 志。
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石拱橋是1946年瑞典建成的 綏依納松特橋,跨度為155m。
世界上第一座具有鋼筋混凝土主梁的斜拉橋,是 1925年在西班牙修建跨越但波爾河的水道橋,主跨為60.35m
西班牙的盧納巴里奧斯橋,跨徑達440m,采用了雙 面輻射形密索布置,為目前世界上跨徑最大的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