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首(含試題)
···《琵琶行》第二段精彩而細膩地描寫琵琶樂曲有何特點?該段是全詩的重點。應注意欣賞①彈奏的動作:“轉軸”“撥弦”““輕攏慢捻抹復挑”“曲終收撥當心畫”,這些動作嫻熟連貫而有節奏,體現技藝之高超;②旋律的變化:嘈嘈 、切切、幽咽、凝絕、銀瓶乍破、鐵騎突出,或急或舒,張弛有度;③聽眾的反應:“未成曲調先有情”“此時無聲勝有聲” “東船西舫悄無言”,如癡如醉,進入忘我境界;④比喻的貼切:把粗重之聲喻作“急雨”,輕細之聲喻作“私語”,流利之聲喻作“間關鶯語”,凝滯竹聲喻作“泉流冰下”等等;⑤環境的點染:“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從側面描寫,襯托了樂曲強烈的藝術魅力。
【語言揣摩】
1.“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評析:這是典型的李白式的浪漫主義的手法。運用夸張和對比描寫天姥山的雄姿。以顯現詩人的向往和入夢 之由。這種手法在李白詩作中常見,如“白發三千丈”“爾來四萬八千歲”“會須一飲三百杯”“飛流直下三千尺”等,均表現出李白的雄奇奔放的才情與豪氣。
運用:用夸張和對比刻劃人物—那個人臉上的橫肉比康大叔還要多,只不過康大叔精的多肥的少,他卻肥的多精的少,要切下來準能榨出十二斤油來。
2.“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評析:這一句精練而又凝重。語意遞進,表明在國破家亡的時局中,詩人因憂勞家國早已夜不能寐,更何況“長夜沾濕”雪上加霜呢?家國都在風雨飄搖之中,何時才是盡頭?一語雙關,意味深長。
運用:自從經歷戰亂以后就很少睡過好覺,像今晚這樣屋破雨淋的漫漫 長夜又如何捱到天亮呢?(翻譯)
3.“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評析:這一句在文中承上啟下,溝通了詩人和藝人的感情渠道。抒情中寓哲理,道出了一種較普遍的人生感受,頗具抒情深度和思想境界。
運用:用“同是……相逢……”句式造句— 同是高三忙碌人,相逢苦笑有心知。
【名題講析】
一. 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16-18題(2000年上海高考試題)
甲
約 客 趙師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