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測試卷
④父親沒能活到六十歲便病逝了。記得父親臨終的時候,他將枯槁的手伸向了我。我將手放在父親的手心里,父親極力想握緊我的手,但父親已經無能為力了。是的,父親雖然沒能扶攜和目送著我走更長更遠的路,但是,父親一生積攢的種種力量已經滲透到我的生命中來——我的生命只不過是父親生命的另一種延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寫的幾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畫橫線句表現了父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當得知父親躲起來注視頒獎大會,“我木然”,怎樣理解“我”當時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親說“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樣長大”,怎樣理解這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父親一生積攢的種種力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的生命只不過是父親生命的另一種延續”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從父親身上究竟“讀”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讀了上面這篇文章,你最大的感觸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以下任選一題。
1、愛,作家筆下永恒的主題,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須保證。用心感受生活,會體會到太多太多讓你刻骨銘心的東西,請以“母愛”或“媽媽,您聽我說”為話題,寫一篇作文,字數 500以上,文體不限。
2、為母親寫一篇小傳,力求全面反映母親的個性和人格特點。
【參考答案】
一、語言積累與運用
1、c
2、鑒 覆 袤 遐(苦)
3、文縐縐 頷眉低首 期期艾艾 深惡痛絕
4、b c b a
5、用反語諷刺其外表華麗、精神空虛;用反語表達辛辣的嘲諷
6、略
7、c
8、略
二、理解·探究 (一)
1、①b ②d ③b
2、看電影事件
3、傷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
4、a、應是“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
b、應是“此后回到中國來,……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
5、敘述 議論
6、“那時”指作者留學時日本仙臺時,“那地”指仙臺;學醫是為了救國,認識到此路不通,便決定棄醫,另尋救國的道路
7、深感當時中國國民精神麻木,毫不覺悟。
8、個人命運往往和祖國命運息息相關,要使國家強盛,首先要使國民覺悟,個人的選擇應考慮到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等等。 (二)
1、欲揚先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