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井游記》教案 2-4
(3)生動的比喻。比喻的表現方法雖然很常見,但在這篇游記中,比喻大多是用來寫景的,也有的是寫人(自身)的,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為“脫籠之鵠”。這些比喻都很恰當,因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體會和感受。
2.袁宏道反對復古,并努力實踐,他寫文章強調。‘性情”,強調自然、天真、趣味。他主張自然地流露個性,語言流利凈潔。這篇游記,就是他這種主張的實踐范例。他的缺點是題材狹窄,往往只是寫些風景名勝之類,因而成就受到一定的限制。
3.我國游記的傳統寫法,在末尾寫出作記的原故,同游者姓名,游覽的時間。本文選人課本時,末了幾句話刪掉了:刪文大意是作學務這種閑官,沒有什么心中牽掛的事,游滿井僅僅是開始而已。于此可見袁宏道為人的閑適之致。
七、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一、二、三題。
2.選用《作業設計》。資料鏈接一、作者簡介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一字無學,號石公,公安(今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歷進士,曾任空部郎中等職。明代著名文學家。宏道詩主妙悟,提倡“獨抒性靈,不拘俗套”,反對仿古,追求自然;重視通俗小說和里巷民謠,作品以小品成就最高,內容多寫身邊瑣事和自然景物。有《珂雪齋集》二十四卷傳世,后人輯為《袁中郎全集》。因宏道兄弟詩文風格相近,時人稱之為“公安派”,稱他們的詩文為“公安體”。二、公安派
明代文學流派。代表人物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貫為湖廣公安(今屬湖北),故世稱“公安派”。其重要成員還有江盈科、陶望齡、黃輝、雷思霈等人。
公安派成員主要生活在萬歷時期。明代自弘治以來,文壇即為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貞、李攀龍為首的“后七子”所把持。他們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大歷以后書勿讀”的復古論調,影響極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為四大家,無不爭效其體”(《明史·李夢陽傳》)。其間雖有歸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爭,但不足以矯正其流弊。萬歷間李贄針鋒相對地提出“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時勢先后論也”的觀點,振聾發聵,他和徐渭等實際上成為公安派的先導。
一、 教學目的要求:
1。學習文章細致的觀察和生動的描寫,體會作者寓于文中的思想感情。
2.體會文中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
3.積累文學常識,包括文言實詞。
4.學習本文運用對比、反襯的手法。
二、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目的要求1、2、3
教學難點:目的要求4
三、 教學時數:一課時
四、 教學內容與過程:
1. 導語:
一生背誦朱自清的《春》,然后幻燈播放春的圖片,讓學生欣賞北國初春的美景。同學們,今天這堂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袁宏道的《滿井游記》。
2. 自由朗讀課文三次,整體感知課文:
① 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② 再次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寫出結構提綱。
③ 三讀課文,結合注釋,試譯全文。
3. 探究:
① 這篇游記小品寫了滿井這個地方初春的哪些景物,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