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瞑》 鐵皮鼓實錄
單的詩,我們再分析一下,看能夠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這一首詩每一聯(lián),每一句話都有問題可尋,但我們少講幾個,我提幾句。首先,‘明月松間
照,清泉石上流’,這句詩有問題,我改兩個字,就改好了。”
看我給王維改詩,大家都笑起來了。我在黑板上把詩改成“明月林間照,急泉石上流”,然后得意洋洋地問:“改得怎么樣?”
下面紛紛議論起來。有同學在下面喊:“先講講你的道理嘛!”
“好,我就講講我的道理。為什么說‘明月林間照’?這個‘林間照’比‘松間照’更準確,山里面恐怕不僅僅有松樹吧?肯定也有其他
樹木呀,怎么能夠厚此薄彼呢?”
聽了我的解釋,下面嚷成了一團。
我接著說:“當然我也想過一種可能,比如我老家的乾陵,就以松樹為主,但那是人工林,王維時代不可能有人工林吧?所以這樣一改更
符合實際情況。”
下面議論更多了。
“先聽我把話說完。”我示意他們靜一靜,“下面這句更成問題,‘清泉石上流’,我們可以想象水勢比較大,為什么會比較大?”我用
筆在黑板上劃出“新雨”兩個字。
“小雨嘛!”王敏在下面說。
“誰告訴你是小雨的?”我笑了,我知道他們喜歡這樣逗我。“而且山里面因為地勢的原因,溪流一般在相對凹的地方,即使小雨也會很
快使水上漲的。我去九寨溝的時候,路上下雨,山上無數(shù)的小瀑布就往下流,非常危險,為什么,就是因為有聚水的作用。下了雨,肯定水比
較大,泉水比較急,此其一。為什么不能用‘清泉’?因為既然下雨,雨必然會把山上的泥土沖刷到溪流中,溪流就不會清澈了。”
“現(xiàn)在你們把這兩句齊讀一下:‘明月林間照,急泉石上流。’是不是感覺要好很多?”我得意地問。
“不是!”下面齊聲說。然后紛紛反駁我。
王依舉手起來說:“我覺得‘松林’和‘清泉’都是有象征意義的,不是那種很實際的描寫。他是用這兩種東西來襯托他自己,松樹是一
種很挺拔剛毅的植物,清泉也是一種高潔的象征,它們是用來表明作者的性情,并不是真實的描寫。”
大家紛紛表示贊成。
“哦,是這樣呀!”我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還有沒有補充的?”
宋良波舉起了手:“你為什么說‘松林’呢?一棵松行不行?”
其他同學嚷了起來,顯然不同意他的看法。
宋良波繼續(xù)說:“‘空山新雨后’,應該是空山,山上很少有樹。”
“哦?‘空山’指的是山上很少有樹嗎?”這種說法來得很突兀,下面的同學哄堂大笑。“這里其實又提出了一個問題,什么是‘空山’
,先放一放,請宋良波同學說完。”
“還有一點,‘天氣晚來秋’,說明是秋天,秋天樹葉都掉光了,唯有松樹是常青的。”
“那現(xiàn)在入秋了沒有?”
“入秋了!”有幾個同學回答。
“我們要不要去峨眉呀青城呀去看一看,看葉子掉了沒有?這個理由不能夠成立。好,我們現(xiàn)在把‘空山’解決一下,‘空山’是什么意
思?”
“沒有人。”
“有沒有人?‘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你憑什么說沒有人?還有沒有其他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