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號”周年祭
■ 女航天員卡爾帕納·喬娜的丈夫,去年11月組織幾位“哥倫比亞號”罹難航天員家屬訪問了喬娜在印度的母校。喬娜是印裔航天員,隨“哥倫比亞號”升空后,她曾給母校印度旁遮普工學院發過電子郵件,她被稱為母校的“驕傲”。喬娜的丈夫一行把航天員的錄像資料及紀念品送給了學校,學生們說,喬娜永遠和我們在一起。
■ 里克·赫斯本德是“哥倫比亞號”的機長,他的妻子伊芙林時常懷念他和她最后的吻,那是2003年1月15日,赫斯本德升空前他們共同度過的最后一天,他們一起生活了20年,丈夫的溫存體貼留給了妻子無限的回憶。伊芙林還記得,丈夫1月28日那天,在太空中為“挑戰者號”的戰友和家屬說了許多惦念的話,可是四天后他也踏上了不歸之路。
■ 女航天員勞雷爾·克拉克有一雙靈巧的手,她在“哥倫比亞號”上完成了大量的科學實驗。在家里她也是丈夫和兒子的“掌門人”。現在家里失去了“掌門人”,她的丈夫喬納森不得不下班后為9歲兒子的衣食住行操心。為了給兒子挑選合適的衣服,他曾經站在商場里一臉茫然;為了給兒子作一頓美餐,他曾經在廚房里手忙腳亂。他經常想,過去我們一家三人的日子多美好啊。
■ 邁克爾·安德森是美國為數不多的黑人航天員,他留下了妻子桑迪和兩個孩子。桑迪前些天不小心劃破了手指,她摘下戒指包扎了傷口。就在這一刻,她傷心極了,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勇氣重新戴上戒指,因為她知道丈夫永遠不會回來了,而自己還算得上是一位已婚的人嗎?還算得上是別人的妻子嗎?
■ 1月25日,美國休斯敦市一家教堂舉行了周末音樂會,演出過程中,該教堂牧師宣布“哥倫比亞號”航天員里克·赫斯本德的遺孀伊芙林·赫斯本德和邁克爾·安德森的遺孀桑迪·安德森就在觀眾席中,在人們雷鳴般的掌聲中,這兩位英雄的妻子走上了舞臺,講述了她們的生活故事。
在丈夫遇難后,伊芙林和桑迪都曾一度情緒低落,不知該如何繼續以后的生活,但是她們丈夫生前熱愛生活、積極工作的態度以及對理想的執著精神感染了她們,讓她們很快重拾好好活下去的信心。伊芙林表示:“那時我們仍然很難過,但是我們并沒有失去生活的希望。”目前,伊芙林和桑迪已經成了好朋友,她們不但更加盡心地撫養孩子,希望他們將來也能成為丈夫那樣的優秀人才,并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 哥倫比亞號紀念基金會募集了200萬美元捐款,用于捐贈“哥倫比亞號”航天員家屬。在1986年“挑戰者號”失事后建立的“航天飛機兒童基金會”也在為“哥倫比亞號”航天員子女支付學費和醫療費。軍人航天員的家屬還獲得了遇難人員生命保險和子女賠償。
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消失了,但人們對犧牲航天員的愛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