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學習要點及能力訓練檢測
一、課文分析這是作者寫給友人的一封書信,也許并不是信的全文,因為我們并不能十分清楚地知道作者給友人寫這樣一封信的目的。但我們?nèi)匀豢梢园堰@篇文章當作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小品文來欣賞。 我們先整體感知一下課文的內(nèi)容。作者描寫了從富陽至桐廬一百多里富春江沿岸的奇山異水,在對山水景物描寫中表達了熱愛美好自然,淡泊名利、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文章第一段總寫作者所見景色特點。設置了觀賞景色的大的背景和大的環(huán)境——“風煙俱凈,天山共色”,交代了觀賞的角度和方式——“從流飄蕩,任意東西”,點明了觀賞的地點和范圍——“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概括了觀賞到的景物的總體特點——“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诙⑷蝿t分別從“水”、“山”兩個方面對作者所欣賞到的景物進行了比較詳細的描寫,這一部分是分說。 第二段作者描寫富春江的異水,突出了兩個特點:清、急。作者先對江水進行了正面描寫,直截了當?shù)卣f“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接著作者通過側面描寫水中的“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再次突出水清的特點。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結合得十分出色。為了突出江水的湍急,作者使用了夸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借助了離弦的箭、飛奔的駿馬這兩個形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讓讀者在想象中完成對江水湍急的認識。 第三段作者描寫了富春江兩岸的奇山,仍然采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式。首先直接描寫了山的態(tài)勢——“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突出山高峻的特點。接下來作者從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分別描寫了山中的動物和植物。聽覺角度——“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突出了山中富有朝氣、各種聲響和諧悅耳;視覺角度——“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突出山林的清幽靜謐的特點。作者還通過游人的感受側面烘托了兩岸高山寧靜清幽、讓人流連忘返的美景——“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句話還含蓄的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淡泊名利,避世退隱。 可以說,作者對景物的描寫與感受表現(xiàn)了自我的人生志趣,運用了借景抒情的寫法。他描摹景物不求全面,而只突出一兩點,這樣可以更合理地分配筆力,也更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本文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也值得借鑒! W習文言文不僅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更應落實和積累文言詞語等最基礎的知識與能力! ∵@一課的古漢語語言現(xiàn)象比較多,也比較典型,我們可以分類整理。
。ㄒ唬┰~類活用現(xiàn)象:猛浪若奔(飛奔的馬,形容詞活用作名詞),互相軒邈(向高處和遠處伸展,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ǘ┩佻F(xiàn)象:蟬則千轉不窮(通“囀”,婉轉發(fā)生),窺谷忘反(通“返”,返回);
(三)一詞多義: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獨一無二的,絕妙的),猿則百叫無絕(斷絕、消失)。還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古漢語詞語,同學們都可以分類進行整理,這樣更加便于我們記憶! ”痴b和默寫這篇課文的前提是要讀熟讀懂課文,再次把握好本文的寫作順序和思路。本文多使用四六句,而且大多是對偶句,根據(jù)這一特點,同學們還可以采用“填空法”背誦,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