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生命中的一切青春舉杯》教案3
《相信未來》 寫于1968年,選自《食指的詩》。 六十年代是“過于責任”的一代 一個由于瘋狂而被紀念的時代. 一個染滿最單純的年輕人的血的時代. 一個毛澤東思想紅旗插滿全世界的時代。食指,生于1948年,原名郭路生,山東魚臺人,中國現代詩人。作品有《海洋三部曲》、《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等。食指的詩出自心靈的感悟與生命的歌唱。食指詩歌的獨特性,在于這是幾十年來中國出現的第一首在現代社會中不依賴傳播媒介,而只依*人心流傳的詩歌。同時,這是當代詩第一次把情感定位轉向自己、轉向內心的失落狀態、轉向真實經驗的詩歌,從而使一代人通過食指的詩,得到了經驗與情感的自我認定。
《六月,我們去看海》 寫于1983年,選自《當代青年詩人自薦代表作選》。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初,是“物質的一代”——把握物質,并被物質把握。潘洗塵,生于1964年,黑龍江人。作品有《飲九月九的酒》等。
3、問:結合時代背景談談你讀《致青年公民》的感受 明確: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詩有著飽滿的政治熱情、旺盛的戰斗意志,正直坦誠。他自覺充當時代的歌手,他的詩歌以鏗鏘的思想和優美的韻律,將哲理和激情撒遍神州大地,強烈地喚起了人們對真、善、美的憧憬與追求。
4、《致青年公民》為什么會讓你有上述的感受,即采用了哪些藝術表現手法? 明確:詩體形式:樓梯式 全詩層層深入。詩中運用了排比和擬人的手法。 有句與句的排比,如“它的……”,排比手法的運用,增強情感的表達效果,深化了要揭示的真諦。二首詩都巧妙地運用了擬人手法,詩中的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甘蔗林都人格化了,它們與人們情同意同,使詩歌充滿了革命浪漫主義的色彩,增強了詩歌感人的力量。
5、詩歌主要通過一定的意象和詩化的語言反映生活表達感情。什么是意象? 明確:意象,是詩人的主觀情意寄托的對象。通俗地說,就是詩歌中具體的形象,是詩歌中所描繪的具體景物和生活畫面。如“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體現了詩人凄涼、失落,思家的情緒。
6、食指的《相信未來》寫自己的處境時,用了“蜘蛛網”、“余煙”等意象,“查封”、“嘆息”等詩化的語言,突出了自己難以言說的困窘和無奈。請從這首詩中另選一兩個例子做簡要分析。
明確:“蜘蛛網查封爐臺”陳舊貧窮;“余煙嘆息悲哀”生活貧困;“鋪平失望的灰燼”拋棄失望;“用美麗的雪花寫”純潔美好——生活上貧困,但保持樂觀。 “紫葡萄化為露水” 青春逝去;“鮮花依偎在別人情懷”情感失落;“用凝露的枯藤寫”直面絕望;“在凄涼的大地上寫”自信執著——內心的失落,但一往情深。 如“曙光——溫暖漂亮的筆桿”追求光明,表明竭盡全力、執著追求。
7、《六月,我們去看海》全詩沒有一個標點符號,你打算怎么讀?
建議:饒舌歌 rap的演唱形式。
8、詩是心靈的音樂,詩的節奏和韻律表現著詩人的情感。朗讀《致青年公民》和《六月,我們去看海》,體會兩首詩不同的節奏、韻律和情感。
六、在討論中過渡到本專題的難點: 理清不同時代青年人的精神風貌的特征,以及這些特征與那個時代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