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兩篇(日,月)》學習要點
這是文壇泰斗巴金的兩篇短文。無數人詠嘆過太陽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詩篇。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對著這永恒的星球發出了自己的感嘆。在《日》中,作者顯然在飛蛾撲火、夸父逐日中寄托著深意;而寒夜里面對如鏡的涼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種別樣的心情。作者簡介
巴金(1904~)現代作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7年初赴法國留學,寫成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發表時始用巴金的筆名。抗日戰爭爆發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動,編輯《吶喊》、《救亡日報》等報刊,創作有《家》的續集《春》和《秋》,長篇小說《抗戰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說集《還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訴》和《龍·虎·狗》等。在抗戰后期和抗戰結束后,巴金創作轉向對國統區黑暗現實的批判,對行將崩潰的舊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訴和抨擊,藝術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說《憩園》、《第四病室》,長篇小說《寒夜》便是這方面的力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筆會中心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并主編《收獲》雜志。
仔細朗讀課文,深刻體會作者在這兩篇文章中所表達的深邃思想。對課文中的生疏詞語、字逐一查 作者在嫦娥的身上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嫦娥是為了某種理想,為了可以改變月光的冰冷,為了使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嫦娥的這種追求也正是作者心中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