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科海泛舟》教案2
、介紹(這項活動可以與其他學科老師比如物理、勞技課老師取得聯系,邀請他們參與活動,參與評價)。至于
寫“新聞稿”,可以由發明者、制作者來寫,也可以讓觀眾(同學)來寫。
4.關于“科學技術兩面觀”。開展這項活動,是為了提高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認識,培養學生在科學追求的進程
中具有人文關懷的意識。關于對科學技術全面、辨證的認識這一話題,我們在八年級(上)第四單元綜合性學習
──走上辯論臺的“關于克隆的爭議”這一主題活動中已經涉及,開展那項活動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科技發展
與倫理道德的關系,推動學生深入思考如何運用科技之劍,……為學生實現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的統一打下初步
的思想基礎”。開展本次活動正是對前次活動的接續和提升。教師在指導這一活動時應注意,首先讓學生充分查
閱、了解科學技術的“正面功能”和“負面效應”,在此基礎上,把重點放在“科學技術發展中的人文關懷”上
。通過討論,在對科學技術作出全面、辨證認識的基礎上,養成學生的人文情感。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引導、
激發學生加強討論,甚至激烈辯論。
四、活動建議
1.本次活動是在“科海泛舟”,但在“泛舟”時不要忘記了“捕撈”語文,在活動中應努力將科學思維、科學
態度、科學精神和語言表達、母語意識、人文關懷有機結合起來,將閱讀、口語交際、寫作結合起來;
2.本次活動具有體驗性和智力挑戰性,所以,要著力引導學生加強科學情感、態度的體驗,樹立正確的科學價
值觀,同時,要激發學生廣泛涉獵科技知識、熱衷于科技新課題,以此來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和語文素質;
3.本次活動可按四項內容劃分4~8個學習小組(亦可稱為合作小組)進行,在學習小組充分開展活動的基礎上
,由各組推舉代表到班上統一匯報與展示。
五、活動評價
1.運用分層評價的方式。學生在小組學習活動階段主要由學習小組成員相互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小組長評價
;學生在全班交流、展示階段主要由教師評價和學生推舉代表來進行評價。
2.運用分項評價的方式。可以分別對搜集查閱資料、口語交際、寫作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可以發現學生語
文基本素質的強弱,以便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取長補短,重點加強。
3.既關注過程也關注結果。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積極態度、行為表現尤其是情感態度的變化和能力的提高
(自我的縱向比較);評價學生在活動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效果,評價學生搜集資料、口語交際、寫作的實
際水平(同學的橫向比較)。
六、有關資料
1.科學小品的腳步(趙雪、趙之)
科學普及的形式并不限于文字,在文字中更不限于文學。作為科學知識的載體,特別是作為科技新動態的載體,
無論發表的速度、數量,科學小品的重要性都不如并不注重文學表現的科普短文。科普短文的長處,是直截了當
;直截了當和隨之而來的快捷,是大眾傳媒需要的兩種重要品質。雖然如此,科學小品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
科學小品和科普短文的主體都是科學,但科學小品是美文。和詩歌、戲劇、小說相比,散文小品的長處是善于兼
容邏輯抽象思維與藝術形象思維,熔敘事、議論、抒情于一爐,故能舒卷自如,更便于游弋于科學與文學兩個領
域之間。要而言之,科學與文學相結合的“科學小品”的文學功能,一在窺視科學的素質和科學內含的趣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