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
(1) 男同學朗讀第二自然段
(2) 以競賽的方式解決難字詞
一食(shí):吃一頓; 或:有時; 石:古代的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食(sì):通“飼”,喂; 能:能夠; 是:這樣; 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質; 見:通“現”,表現; 且:尚且; 等:等同; 安:疑問詞,怎么。
(3) 請同學翻譯第二自然段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吃完糧食一石。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夠日行千里,而沒有喂養。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優點不能從外面表現。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
(4) 思考鞏固:
a、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什么?
食不飽
b、本段從側面諷刺了喂馬者什么?
無能、無知、目光短淺。
c、“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對千里馬的命運的惋惜,對食馬者的諷刺。
(5) 概括段意:提示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
(6) 小結:這一自然段,作者著力刻畫了“食馬者”與千里馬之間的矛盾,作者先從千里馬的食量說起“一食或盡粟一石”,這是夸張的說法,但這正突出千里馬的食量大大超過普通馬,而這一點決非是那些“食馬者”所能知道的,他們只是按照普通馬的食量來喂養它,所以千里馬“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作者最后發出“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對“食馬者”的無知的憤怒譴責的感情發展到高潮。
精讀品析
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 女同學朗讀第三自然段
(2) 請同學提出疑問,其它同學幫助解決
(3) 點明幾個重要的字詞的解釋:策、道、材、通、臨、其、邪
(4) 請同學翻譯這一自然段
策之不以其方法,喂養它不能夠充分發揮它的才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
(5) 思考鞏固:
a、那些語言能體現食馬者的無知和淺薄?
策之不以其方法,喂養它不能夠充分發揮它的才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
b、本段哪句話能體現作者的寫作目的?
“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
c、本段表達出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人才埋沒的憤懣之情。
再齊讀一遍,大家有沒有感覺到作者是在用一種怎樣的語氣在說?
(6) 概括段意:對執策者的“不知馬”進行辛辣的嘲諷。
(7) 小結:作者先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畫執策者的形象,把“真無馬”與“真
不知馬”對照起來,生動地提示了執策者的愚蠢和荒唐,最后又以“其真不知馬也”結住全文,更有力地表達了作者的痛切之感。
拓展延伸
三讀課文,推究文理
1、齊讀課文
2、理解文章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