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蘆花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準確認讀文中的詞語,明了詞語含義。
2.休會本文雅致雋永的環(huán)境描寫,掌握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3.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4.感知文中景隨情移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
1.學生預習,教師講解,輔導完成課堂練習。
2.討論法、問答法、點撥法、比較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其認識到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2.引導學生體會并學習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質(zhì)。
重點難點疑點剖析
◆重點
1.景物描寫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帶領(lǐng)學生體會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形成的別具特色的景物描寫。
3.整體感知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難點
1.景隨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寫手法。
2.人物性格的探討研究。
◆疑點
這篇小說怎樣渲染了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設(shè)計
教學步驟
一、突出主人公神秘感,激發(fā)學生興趣,導入課文
二、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故事情節(jié),梳理文章思路
板書設(shè)計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設(shè)計
教學步驟
一、整體感知主人公的英雄性格
二 、人物性格難點探究:
1、愛國。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現(xiàn)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
a、老頭子將近六十歲了,“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按說應該在后方安度晚年,但他卻像英勇的交通員。“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這是一個抗日老英雄的形象。
b、他說“你什么也靠給我”,這是他的豪言壯語,可見,為民族抗戰(zhàn)他甘愿盡心竭力,而且充滿自信,他的愛國熱情是如此高漲。
c、 “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他勇敢悠閑,這不僅因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環(huán)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為他具有愛國精神和英雄氣概,藐視敵人,無所畏懼。老頭子能夠沖破敵人的封鎖,對于葦塘里面的隊伍堅持斗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2、愛憎分明。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還表現(xiàn)在他具有強烈的愛憎分明的感情。對鄉(xiāng)土、對同胞,對抗日隊伍,他如此深情,對敵人則滿懷仇恨。他對大菱說:“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愛得深切熱烈,恨得咬牙切齒,血債要血來還,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來償還。在老頭子的意識中,咱中國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對鄉(xiāng)土充滿感情,對侵略者充滿仇恨。
3、討論:課文中哪些內(nèi)容表現(xiàn)了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
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xiàn)他“過于自信和自尊”。
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jié),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fā)出來的。
2、體會老頭形象的現(xiàn)實意義(戰(zhàn)爭的人民性問題)
老頭子實際上成千上萬的抗日軍民的一個典型的代表,他的形象意義在于表明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國人民是不可以被征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