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盡的橋
貴佩:這座橋位于衢州銅山源水庫邊,氣勢恢弘,靠近泄洪洞并連接河的兩岸,全橋有9個橋拱,橋墩呈錐形,橋墩上各有一個小拱,增大了過水量,也使全橋顯得更加美觀,與山水融為一體。橋的兩側結構、外形不同。早晨他在朦朧的霧色中顯得強壯有力,像一個精神抖擻的青年;黃昏他在絢麗的晚霞中柔情萬丈,像一個溫柔可愛的姑娘。
[學生關于《洛橋》的詩評文字]
王凱林:“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金谷園中柳技擺動似少女的腰肢在舞動,優雅柔美,面對這一副美好春景,我卻獨自一人呆在洛陽橋上,無限寂寞。一二句寫景,三四句抒情,情景交融。對于后兩句,我很有親身體會,前不久衢城江濱有煙火晚會,但我因為心情很不好,站在西安門大橋上看煙花卻一點也高興不了。我是因為個人情緒,作者李益卻是把歷史的一時繁華和大自然的眼前春色溶為一體,表現出安、史亂后由盛入衰的中唐歷史,可能是在抒發好景不常、繁華消歇的感慨吧。
[學生下聯例句及點評摘記]:
小江橋,橋洞方,方如口,口述千秋萬載。——比喻形象且表歷史悠久,詞性相應。
小江橋,橋底平,平如水,水分蕭山北后。——橋下即水,似無必要,但頂針也對。
小江橋,橋身彎,彎如弓,弓連蕭山北后。——含所給地名很巧。
小江橋,橋洞方,方如門,門迎四方來賓。——“四方來賓”詞性不太相應,但表意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