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徑悲劇
季羨林教學目標:
1、 通過對課文標題的評論,理解“幽徑悲劇”的含義。
2、 圈點批注課文,理解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3、 能像作者一樣,說出自己眼中所見,心中所想。教學重點、難點:理解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能像作者一樣,說出自己眼中所見,心中所想。教學過程:一、導入:1、老師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秋天,北大新學期開始了,一個外地來的學子背著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邊。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走來,年輕學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則輕裝去辦理手續(xù)。老人爽快地答應了。近一個小時過去了,學子歸來,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看守。謝過老人,兩人分別。幾天后是北大的開學典禮,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主席臺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幽徑悲劇》這篇課文就很好地展示了北大教授季羨林先生真誠豐富的情感世界。2、介紹課堂環(huán)節(jié):走近名人 成為名人我當評論家我當文學欣賞家我來寄語二、我當評論家你覺得課文的標題《幽徑悲劇》好嗎?如果你覺得好,請你結合課文內容談談你的理由。如果你覺得自己有一個更合適的標題,請你寫下來,也要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的理由。評論家標準1、敢于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聲音響亮。2、能對作者的觀點和同學的看法,有針對性地說出自己的看法。三、我當文學欣賞家1、出示要求:(1)選擇文中最能打動你的一處,并圈點勾劃加批注。(2)結合你的批注說說這一處為什么打動了你。閱讀一篇文章,可以邊讀邊勾畫出一些精彩的詞語和句子,然后在旁邊寫下自己的理解,這就是圈點批注的閱讀方法。●關鍵字詞 __有感想處2、教師出示范例。3、學生批注后交流。但是,根據(jù)我個人的評價,在眾多的藤蘿中,最有特色的還是幽徑的這一棵。它既無棚,也無架,而是讓自己的枝條攀附在鄰近的幾棵大樹的干和枝上,盤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從下面看,除了一段蒼黑古勁像蒼龍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蘿。每到春天,我走在樹下,眼前無藤蘿,心中也無藤蘿。然而一股幽香驀地闖入鼻官,嗡嗡的蜜蜂聲也襲入耳內,抬頭一看,在一團團綠葉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蘿葉,哪是其他樹的葉子——隱約看到一朵朵紫紅色的花,頗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意味。直到此時,我才清晰的意識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顧而樂之了。氣勢不凡,與一般的藤蘿不同。擬人的手法,把藤蘿的香氣寫活了。有幽香、有蜜蜂聲、有紫紅色的花,可嗅、可聞、可觀,藤蘿的形象具體而又鮮活。多美的一株藤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