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徑悲劇》綜合能力測試題
一、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一面傍湖,一面*山,蜿蜒曲折,實有曲徑通幽之趣。(wān yán)b.因為天天見面,也就司空見慣,對它有點漠然了。(mù)c.下面被人砍斷,只留上段懸在空中,在風中搖曳。(yiè)d.聽到嗡嗡的蜂聲,頓覺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人生還不全是荊棘叢。(jīn jí)二、下列詞語中共有四個錯別字,找出來加以訂正魯殿靈光 口誅筆伐 和睦相處林林總總 閑情逸志相應成趣 精神抖擻 等閑視之屈徑通幽 莫不關心 三、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1.幾乎讓人不辨四時了。( )2.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3.然而一股幽香驀地闖入鼻官。( )4.伐無道,誅暴秦。( )5.大千世界,林林總總,季羨林對一棵古藤卻有著一種獨特的感受。( )四、根據下列詩句的意境,圍繞“環保”問題寫一句廣告詞①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②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③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廣告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為下列擬物詩選擇恰當的名稱(先不看備選答案,猜一猜)1.只不過是水的化身,惹得天鵝癡心追求。( )2.把大自然的恩賜,一次次銘刻在心。( )3.狂風企圖摧殘你的生命,你卻借此繁衍后代。( )4.彎著腰,絕不是對人尊敬。( )5.滿嘴胡須,并不能證明你有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閱歷。( )6.橫行霸道,并不是一種驕傲。( )a.年輪 b.蝦 c.螃蟹 d.蒲公英 e.云 f.羊六、閱讀下面文段,回答文后問題 (一) 但是,這也不行。眼睛雖閉,但耳朵是關不住的。我隱隱約約聽到古藤的哭泣聲,細如蚊蠅,卻依稀可辨。它在控訴無端被人殺害。它在這里已經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樹一向和睦相處。它雖閱盡人間滄桑,卻從無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焉知一旦毀于愚氓之手。它感到萬分委屈,又投訴無門。它的靈魂死守在這里。每到月白風清之夜,它會走出來顯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頭的群樹,池中的荷花是對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約束,寸步難行,只能無言相對。在茫茫人世中,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市,哪里有閑心來關懷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世界上像我這樣沒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聲恐怕只有我一個能聽到。在浩茫無際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總總的植物中,燕園的這一棵古藤,實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任何人關心它的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偏偏出了我這樣一個人,偏偏讓我住到這個地方,偏偏讓我走這一條幽徑,偏偏又發生了這樣一個小小的悲劇;所有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壓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這一個十字架,只有我自己來背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地背下去。1.解釋文中加粗的詞語。(1)呆: (2)一旦:(3)恐怕: (4)十字架:2.第一段中與“隱隱約約”照應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一段寫古藤的哭泣,其實寫出的是什么?畫線的句子采用了什么寫法?寫“群樹”、“荷花”、“人們”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二段中三個“決不會”后面的內容可否調換,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二段中三個“決不會”,四個“偏偏”,抒情委婉而淋漓盡致。說說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說說“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地背下去。”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以上幾段文字中運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請舉例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對于一棵古藤的命運,作者卻如此感慨,你認為有無必要,請聯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一天晚上,我陪天天練習造句。用的詞是“活潑”。天天說:“小魚在水里游來游去,很活潑。”我說:“對。再造一句。”天天想了想,說:“小魚游過去了,水很活潑。”我說:“對。等等,不對!”天天不懂我要說什么。我的本意是贊賞她的句子的,并以為這是非常好的句子。“活潑”一詞經常用在人或動物的身上,造來造去就不新鮮了。這句“水很活潑”真是非常活潑,要是再進一步,就是寫詩了。寫文章的最重要的一點,是既要別人看懂,又要有自己的語言。孩子的語言如同他們的畫,本來都是很生動的,大人七教八教的,規范自然是規范了,卻也枯萎了。當然這僅是我的說法,老師們未必會這么認為。學校要教會學生的是字詞的規范的習以為常的用法,而不是寫詩。老師的心里或許也不認為“水很活潑”就是病句,然而還有監督老師的人。想來想去,事情就復雜了。世上的事情往往是這樣想壞的。1.文中說天天造的“這句‘水很活潑’真是非常活潑”,請想一想,這個句子到底活潑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請你聯系自然中的某個情景也用“活潑”造一個“非常活潑”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有一個句子表明了作者對寫文章的認識,請把它摘抄出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孩子的語言如同他們的畫,本來都是很生動的,大人七教八教的,規范自然是規范了,卻也枯萎了。”你同意作者的說法嗎?請說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a二、志—致 應—映 屈—曲莫—漠三、1.四季2.很3.突然4.討伐5.形容繁多四、可以從意境與現實的反差中尋求答案。下面答案供參考:(1)美好的意境不應該只存在于文學作品中。(2)如此風光,何日再現。(3)把文學意境還原成大自然吧!(4)古人筆下的美好意境,豈能毀于我輩之手。(5)詩歌中的意境是古人創造出來的,現實中的美景是我們保護出來的!五、 1.e 2.a 3.d 4.b 5.f 6.c六、(一)1.(1)同“待”,停留(2)有一天(3)大概(4)原指基督教徒信仰的標記,文中指自找苦吃2.“細如蚊蠅,卻依稀可辨。”3.其實寫的是作者內心對古藤被砍的獨特感受,運用了襯托對比的寫法,用“群樹”、“荷花”對古藤的深表同情襯托“我”的感受,用人們漠視古藤反襯“我”的感受。4.參見重點語句分析8 5.參見重點語句分析8 6.參見重點語句分析9 7.擬人:“它感到萬分委屈,又投訴無門。”“我隱隱約約聽到古藤的哭泣聲,細如蚊蠅,卻依稀可辨。它在控訴無端被人殺害。”反復:“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排比:“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任何人關心它的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偏偏出了我這樣一個人,偏偏讓我住到這個地方,偏偏讓我走這一條幽徑,偏偏又發生了這樣一個小小的悲劇。”比喻:“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地背下去。”對偶:“爭名于朝,爭利于市。”8.略(二)1.“活潑”一詞經常用在人或動物身上,天天卻把它用在水的身上,水似乎也有了靈性,把水被游魚翻動的情形表現得很生動。2.小路活潑地伸向大路。春風一吹,草坪上的小草可活潑了。3.寫文章的最重要的一點,是既要別人看懂,又要有自己的語言。4.略。無標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5.揭示了現代教育制度扼殺兒童語言個性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