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徑悲劇》課堂教學實錄
導入:師:在北京大學的校園里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金秋時節,懷著無比自豪與興奮之情的天之驕子從各地云集燕園。一位扛著行李的新生,看見一位穿舊式中山裝的老頭,就請他幫助看一會兒行李,自己去報到。老頭答應了,9月的北京天氣還很熱,旁邊有人說:“您回去吧,我替他看著!笨衫先苏f:“還是我等他吧,換了人他該找不著了!蹦俏粚W生回來后,老頭什么也沒說就走了。3天后的開學典禮上,這位學生大吃一驚,那天幫自己看行李的老頭,竟是主席臺上就座的北京大學的副校長、大名鼎鼎的季羨林。c擊圖片)這是今年的教師節wen家寶總理到醫院看望他的一幅照片,這就是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的學者、作家季羨林。這就是現年已92歲高齡卻仍矢志不地維護著真、善、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羨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散文——《幽徑悲劇》
(點擊出現課題——以后湖為背景圖)
下面請同學們速讀課一遍,談一下在字詞句方面的發現或收獲。
(學生讀課文,教師巡視,了解閱讀情況以及閱讀習慣,為待會兒的交流作準備。)
學生:我覺得本文的語言非常的精練——象課文的第一句話“出家門,向右轉,只有二三十步,就走進一條曲徑!本褪趾啙崱⒂H切。
學生:我覺得本文的語言非常的優美——課文中用了很多并列性的句子,比如“一面傍山,一面*湖;林中小鳥,枝頭鳴蟬;綠葉接天,紅荷映日;使懦者立怯者強;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市”等都整齊優美富有韻味。
學生:我發現本文中好象使用了不少文言詞匯——如“足征、漠然、瀲滟、誅伐、疾趨、焉知、愚氓、奈何”等。
師:你覺得這些詞的使用對本文的語言有什么影響?
生:使本文的語言更加精練優美。
師:不是還有點——雅致?
生:嗯
師:我們能理解這些詞的大體意思嗎?誰來說一下?
生:足征——就是“足以征明”意思。
生:瀲滟——水波蕩漾的樣子。
生:誅伐——在這里是“砍伐”的意思。
生:疾趨——快走。
焉知——哪里知道
奈何——怎么辦
生:我在讀課文的時候,有好幾處讓我想起了許多詩句——比如:在讀到“綠葉接天,紅荷映日”時我想起了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生:我在讀到“瀲滟”時想起了蘇軾的“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生:我讀到“實有曲徑通幽之趣”時想起了常建的詩“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生:欲與天公試比高使我相起了毛澤東的“山舞銀蛇,原馳蠟像,欲與天公試比高!
生:“不足為外人道也”讓我想起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師:這在寫作上叫作“化用”,你覺得這些句子用的好嗎?
生:很好。作者真不愧為學者,作家,大學教授。
師:不過我們一讀就知道了它們的出處,說明同學們的古詩文素養還是相當深厚的,什么時候你寫文章也能不自覺引用或化用古詩文名句時,說明距離學者、作家、教授的水平也就不遠了。
生:我發現課文中使用了不少四個字的成語和短語——如“司空見慣、等閑視之、相映成趣、盤曲而上、魯殿靈光、閑情逸致、月白風清”等,既增強了語言的表達力,又增強了語言的美感。
師:你能理解這些詞的大體意思嗎?
生:司空見慣:由于經常見就不覺得希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