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徑悲劇》課堂教學實錄
等閑視之:把它當作平常的事物來看待。
相映成趣:互相對照、映襯著顯得更有趣味,更有意思。
盤曲而上:彎曲纏繞著向上。
魯殿靈光:(見課本)
毛骨悚然:
閑情逸致:閑適的情致。
師:很好,誰還有什么發現?
師:沒有了嗎?哪誰能為我們前面在本文語言方面的這些發現和收獲作個總結?
生:本文的語言精練,優美而又雅致。從用詞上說它使用了很多文言詞匯如“瀲滟、焉知、奈何”等,還用了不少四個的成語和短語如“司空見慣、等閑視之、盤曲而上、魯殿靈光、閑情逸致、月白風清”等;從句子方面說,它多用對稱性句子,如“一面傍山,一面*湖;林中小鳥,枝頭鳴蟬;綠葉接天,紅荷映日”,顯得句式整齊,詩句的化用又顯得文章底蘊十足。
師:這位同學總結的很好,老師這里有幾問題看同學們完成的怎么樣。(點擊大屏幕出現)
說出下列詞語的意思:
1、 足征:
2、 瀲滟:
3、 誅伐:
4、 司空見慣
5、 等閑視之
6、 相映成趣
請用下列詞語造一個句子:
1、 相映成趣:
2、 閑情逸致:
請就下面句子對稱的特點仿寫一句話:林中小鳥,枝頭蟬鳴,仿佛互相應答。
師:同學們學習的效果非常好。下面請同學們再讀一遍課文,就本文的感情表達上,談談自己的見解、體會或發現的問題。
生:本文實際上寫的是一株藤蘿的悲劇,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從藤羅被毀寫起,前面還要寫那么多的文字呢?
師:噢,這個同學提出了一個問題,不知誰能回答他?
生:所謂“悲劇就是美的毀滅”,前面寫的藤蘿越美,文章的悲劇性也就越強。
師:你認為他的理解怎么樣?
生:那為什么還要寫“幽徑”呢?
生:寫幽徑是為了襯托這棵藤蘿的。幽徑是美麗的,幽徑是神奇的,而“在所有的這些神奇的東西中,給我印象最深、上我最留戀難忘的是一株古藤蘿”這樣就烘云托月般地將這株古藤蘿的地位突出了出來,為下文的急轉直下作好了鋪墊。
師:同學們說他的理解怎么樣?
生:很好。
師:(問前面提問題的同學)你認為呢?
生:有道理。
生:本文寫的是一株古藤蘿的悲劇,為什么題目不叫古藤蘿的悲?
師:誰對此有見解?
生:古藤蘿是這條幽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密不可分,再者,古藤蘿的悲劇不僅是它本身的悲劇,也是這條幽徑的悲劇,甚至是整個燕園的悲劇。
生:那干脆叫燕園悲劇行了。
生:文章具體寫出了幽徑四季的美,卻沒有寫整個燕園,如果叫燕園悲劇就失去了依托,就有點大而空了。
師:(問提出問題的學生)你認為他們的理解怎么樣?
生:有道理。
生:作者為什么對一株古藤蘿懷有這么深的感情呢?
師:誰有見解?
生:這株古藤蘿有二三百年的歷史,是歷史的見證人。
生:這株古藤蘿是燕園中僅存的一棵浩劫后充滿靈性的圣物。
生:這株古藤蘿雖閱盡人間滄桑,卻從無害人之意。每到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梢哉f它是美的化身
師:是啊,在作者眼里這棵古藤蘿已不僅僅是一株植物,它已是美的化身和歷史的見證。老師曾讀到過這樣一段文字:“真沒想到,在羅馬,最吸引人的地方竟然是廢墟。一座座傾塌的城墻,一根根斑駁的石梁,一個個殘破的雕像,一條條毀不成形的通道;或掩映在綠樹叢中,或橫亙在街邊路旁,尤其令人驚訝的是,絕大多數廢墟都在羅馬的市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顯眼醒目之處。于是我不由地驚嘆和欽佩起羅馬人來,他們不愧是有遠見卓識的一族。因為他們深深地懂得,廢墟是歷史的遺物和文明的見證,毀掉了廢墟就毀掉了歷史和文明。這無異于民族精神的自殺!币欢褟U墟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一株已有二三百年歷史的文明的見證,一株劫后余生充滿靈性的藤蘿,一個從無害人之意只為人間增色添彩的美的化身。美之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