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戰(zhàn)群儒
訓練題參考答案
一、 給生字注音、注釋
旄máo 古代用牦牛尾裝飾的旗子。麾huī 古代指揮用的旗子。
翳yì 遮蓋。 衽rèn衽席 睡覺時用的席子。
羸léi 瘦弱。驤xiāng 馬抬著頭快跑。
齏jī 細、碎。騭zhì 排定。皓hào 白色。
二、諸葛亮取勝的原因:
其一,充滿自信,以勢奪人,從心理上壓倒對方;
其二,靈活運用多種論辯方法;
其三,諸葛亮主張抗曹扶漢,理正;江東諸儒主張屈膝事曹,理虧。
三、實詞的多義
幸得先生 幸:幸虧。
幸勿見怪 幸:希望。
婦女無所幸(《 鴻門宴》)幸:寵幸。
四、上講臺,就下列話題進行辯論
(一) 如何面對挫折
1、 面對挫折,要放大痛苦。
2、 面對挫折,要縮小痛苦。
(二) 如何看待廣告
1、 廣告有利于大眾消費。
2、 廣告不利于大眾消費 。
教學建議
一在 介紹故事背景的前提下,引導學生了解雙方爭論的中
心問題以及圍繞中心問題展開的七個小場次的論辯。
二 口語訓練:
(一) 語文基礎不太好的班模仿角色進行論辯 。
(二) 語文基礎好的班指定話題進行辯論。
有關資料
一 作者簡介
羅貫中(1330一1.400),元末明初小說家。名羅本 ,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太原人。一說錢塘(浙江杭州)人,或說廬陵(江西吉安)人。關于他的生平事跡,舊籍記載相當零散,而且往往互相矛盾。為研究者一致認可的,只有明初無名氏(或說系賈仲明)所寫的《錄鬼簿續(xù)篇》中的一段記載: “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與余為忘年交,遭時多 變,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復會,別來又六十余年,竟不知
其所終。”據(jù)其他一些文獻,羅貫中是元末“有志圖王者”(明人王圻《稗史匯篇》),而且與張士誠有一定關系(據(jù)清人徐渭仁、徐炳所繪《水滸一百單八將題跋》)。今存署名羅貫中所作的小說,有《三國志演義》、《三遂平妖傳》、《隋唐志傳》、《殘?zhí)莆宕穫鳌返葦?shù)種。也有些資料提到《水滸傳》是羅貫中作(王圻《續(xù)文獻通考》),或是施耐庵作,羅貫中編(明人高儒《百川書志》)。羅貫中還留下雜劇《宋太祖龍虎風云會》等。
——摘自《中國文學大辭典》
二故事背景
公元2XX年秋天(建安十三年秋七月丙午日),曹操統(tǒng)帥80萬大軍南征,意欲蕩平控制著江南的劉備、孫權等軍閥集團,統(tǒng)一天下。當時,他已先后鎮(zhèn)壓了青州黃巾軍,迎漢獻帝居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優(yōu)勢,又先后在北方戰(zhàn)勝袁紹、袁述、呂布等軍閥,占據(jù)了河南、河北、山東等大片土地,基本上統(tǒng)一了北方,取得了軍事優(yōu)勢。曹軍南下,劉備首當其沖。而劉備寄寓荊州,兵微將寡,雖賴諸葛亮用計在一些戰(zhàn)斗中取得了勝利,卻終究無力阻止曹軍南進,正節(jié)節(jié)后退,面臨著滅頂之災。孫權雖說占據(jù)著江東六郡,有一定的實力,但也難與曹操抗衡,是戰(zhàn)是降,內部意見分歧,出現(xiàn)了以魯肅為代表的主戰(zhàn)派和以張昭為代表的主和派。孫權本人則既不愿降曹,又恐曹軍人多勢眾, 難以抵敵,正在猶豫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