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導學設計
三 四
學習研討
6、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薩特的話中“沉重的記憶”和“美麗的記憶”的含義。(自己先在文章中找,然后四人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閱讀成果)
7、大屠殺中許多無辜者被殺,為什么著重再現孩子們被屠殺的歷史?
8、精讀第一部分,分別找出一處景物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和場面描寫,并揣摩分析其作用。
拓展學習
9、拓展閱讀
南京大屠殺
在人類歷史上,恐怕沒有比日軍在南京的殺人競賽更殘酷、更無人性的了。
1937年12月的《東京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導學案日日新聞》刊登了這樣一幅照片:兩個日本軍官,各舉戰刀,猙獰而笑,標題是“超記錄的百人斬”。照片左側有“百人斬競爭之兩將校”的注釋,津津樂道地報道了兩個日本軍官如何在中國南京紫金山麓進行一場殺人競賽,如何在一大堆砍下的中國人頭旁含笑論勝負。
兩個殺人狂屬日軍第16師團富山大隊,一個叫向井敏明,炮兵小隊長,一個叫野田巖,副官。1937年12月英文《日本公告》是這樣報道的:
“向井敏明少尉和野田巖少尉舉行殺人友誼比賽,看誰能在完全占領南京之前首先殺死100名中國人,現在他們的比賽將要接近尾聲。朝日新聞從前線發回的報道說,星期日,他們的比賽成績如下:向井敏明少尉,殺死89人,野田巖少尉,殺死78人,目前勝負難以分清,比賽還在繼續。”
1937年12月《大美晚報》接著這樣報道:
“12月10日中午,兩人各執已成缺口之刀,會聚一起,野田說:‘我已經殺了105人,你殺了多少?’向井說:‘我已經殺了106人。’兩人相視哈哈大笑,向井多贏了一個人,但無法確定誰先殺到100人。兩人約定比賽目標發展到150人。從昨日開始,他們已經向150人的目標努力。”
經1946年2月中國南京軍事法庭查證,在短短的幾個月中,按比較保守的統計,侵華日軍集中和分散屠殺中國南京軍民34萬人。
半個世紀過去了,浩浩長江依然奔騰向前,無止無息。
朋友,當我們回顧歷史時,我們不能只記得四大發明、文明古國、開元盛世、絲路花雨,還應該記得南京大屠殺。我無需更多的議論,我只希望我一樣年輕的戰友,年輕的同胞,記住這慘絕人寰的災難,記住這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它會讓我們更加明確今后的路該怎么走。
(1)用文中的詞語為侵華日軍在南京的殺人競賽定性。
(2)第二自然段中“津津樂道”本義是什么?在本文中作用是什么?
(3)閱讀文章后,你認為作者在告誡讀者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