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夢想導學案
第二課時【合作探究】預設問題:在朗讀中體會到文中激蕩洋溢的激情,為什么作者的演講有如此非凡的魅力呢?試圖從修辭格這個角度來作分析。參考提示:⒈排比讓演講氣勢如虹。例句:①我們來到這個圣地也是為了提醒美國,現在是非常急迫的時刻,F在絕非侈談冷靜下來或服用漸進主義鎮靜劑的時候。現在是實現民主的諾言的時候,F在是從種族隔離的荒涼陰暗的深谷攀登種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時候,F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兒女開放機會之門的時候,F在是把我們的國家從種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來,置于兄弟情誼的磐石上的時候。②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難以形容的野蠻迫害,我們就絕不會滿足。只要我們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軀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車旅館和城里的旅館找到住宿之處,我們就絕不會滿足。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動范圍只是從小隔離區轉移到大隔離區,我們就絕不會滿足。只要密西西比州仍然有一個黑人不能參加選舉,只要紐約有一個黑人認為沒有他可投票的對象,我們就絕不會滿足。教師點撥:行文中運用排比說理,可以使論點闡述得更為嚴密、更為透徹;用排比抒情,可以使情感抒發得淋漓盡致;用排比構架連綴文章,可以使文章不落俗套耳目一新。這篇演講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在句法上使用排比來表達自己豐富的思想內涵,并使表達的內容波瀾起伏、氣勢雄偉,具有清晰的層次感;在表現形式上,也顯得和諧優美,具有很強的韻律感。2.比喻讓說理形象生動。這篇文章用得最多的修辭方法還是比喻,特別是偏正式暗喻。例句:①這一莊嚴宣言猶如燈塔的光芒,給千百萬在那摧殘生命的不義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帶來了希望。它之到來猶如歡樂的黎明,結束了桎梏黑人的漫漫長夜。教師點撥:“這一莊嚴宣言猶如燈塔的光芒”,我們能夠很輕易地指出什么是本體,什么是喻體;而對于接下來一句“給千百萬在那摧殘生命的不義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帶來了希望”中的比喻“不義之火”,他們則不能正確指出本體和喻體。其實“不義之火”就是一個偏正式暗喻。其本體是“不義”,喻體是“火”,用結構助詞“之”把本體和喻體聯結起來,組成偏正式暗喻。根據上下文,可以推知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點。種族歧視是一種“不義”,這種不義就像“火”一樣,可以摧殘生命,可以使黑奴在其中受煎熬,因此它們之間的相似點就是:對人的生命(抽象地說,也包括人的尊嚴)的摧殘。 由于使用了偏正式暗喻,本體和喻體的關系非常密切,比喻的結構非常緊湊,作者的思想表達得非常鮮明。通過使用偏正式暗喻,可以把原本是一個比喻句的內容,化為一個短語,而后把它作為一個“詞語”,重組一個新的句子。這樣,句子的內涵豐富了,結構復雜了,表意含蓄了,語言華美了。②種族隔離的鐐銬、種族歧視的枷鎖、物質充裕的海洋、窮困的孤島、“資金不足”的戳子、正義的銀行、機會之庫、漸進主義的鎮靜劑、種族隔離的深谷、種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種族不平等的流沙、兄弟情誼的磐石、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義憤填膺的酷暑、叛亂的旋風、敵對和仇恨之杯、警察暴行的旋風、絕望之嶺、希望之石……(先讓學生指出一些偏正式比喻的本體和喻體)我們發現,作者使用這些比喻時,還十分注意它們的互相配合,互相照應,將修辭手法貫徹到底。如“歡樂的黎明”與“漫漫長夜”,“物質充裕的海洋”與“窮困的孤島”,“空頭支票”與“資金不足的戳子”,“流沙”與“磐石”,“爽朗的秋天”與“酷暑”,“絕望之嶺”與“希望之石”,等等。這些比喻兩兩組合,前呼后應,互相補充,相得益彰。不僅在內容上升華了其中每一個比喻,而且在形式上構成了對偶或對比,語言也更加優美、整飭,達到了“文采斐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