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短文兩篇》八下13
6、運用象征手法,說說以下詞語可以寄予的象征意義。
白色 鴿子 玫瑰 大地 風帆
因此,文學有其現(xiàn)實性,是為了服從作家表情達意的需要,同時也是和時代合拍的。
7、簡介作品的時代背景
1、本文創(chuàng)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時正是抗戰(zhàn)最艱苦的相持階段,當時的中國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殺浸淫,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千千萬萬的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拿起武器,走上戰(zhàn)場,不惜犧牲。全國人民包括巴老都在期盼著勝利的到來,做為一個普通文人,只能借文章抒發(fā)內心情感,
8、結合時代背景,我們如何理解“日”、“夸父”、“飛蛾”、“月”、“嫦娥”的象征意義
《日》中的飛蛾和夸父,其實,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飛蛾之所以會撲火,是因為它的向光性。但作者卻不僅把它們當成簡單的生物和遠古神話中虛無飄渺的人物,而是重新賦予了他們新的內涵,這才有了為了追求光和熱,寧愿舍棄自己生命的壯舉。所以,在文中,夸父等象征為了追求光明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
9、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飛蛾和夸夫為什么值得作者的贊美和懷念?
飛蛾“為著追求光和熱,將自己撲向燈火”,雖然“終于死在燈下”,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總算“得到光,也得到熱”。飛蛾的叫我贊嘆,就在于它有一種敢于追求、勇與犧牲、一往無前的精神。飛蛾不是比貪生怕死、茍且營生之徒高尚偉大千百倍嗎?怯弱的人還不如勇敢的蟲。由飛蛾作者想到古代逐日的神話,夸父“追趕日影,渴死在烊谷”,與飛蛾的葬身燈下,情同,理近,一樣值得贊美、尊敬、懷念。豈只飛蛾、夸父,凡是追求光和熱的行為,凡是英勇搏斗、舍棄自己生命的行為和精神,都是應當大力的贊美。
投影: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間的愛,追求我理想中的英雄。結果我依舊得到痛苦。但是我并不后悔,我還要以更大的勇氣走我的路。
生的目標是什么?是豐富滿溢的生命。一個人的生命應該為他人放射,在必要的時候還應該為他人犧牲……自我犧牲是人的天性,就像植物不得不開花。
因為受到了愛,認識了愛,才知道把愛分給別人,才想對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這個社會聯(lián)起來的也正是這個愛字,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底。
10、結合巴金的話,你覺得作者有著怎樣的人生追求?
作者借“日“來歌頌光明,贊美那些為了光和熱而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人。作者說“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作者不僅贊美他們的精神,而且身體力行,“我甘原做人間的飛蛾。--------哪怕化作一陣煙,一撮灰。也心甘情愿,在所不惜。在這里,作者由客觀的贊美飛蛾轉到渴望自己變成一只誒蛾的主觀抒懷。
中國的抗戰(zhàn)是非常艱辛的,整個民族遭受劫難,陳入沒頂?shù)暮诎抵校谶@篇短文中,巴金既表達了個人的心聲,也表達了民族情感,他個人的人生態(tài)度和追求,也全都融入在精美的語句中。分男女朗讀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