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第三單元測試(AB卷)
(一)
沙漠逞強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風和沙。風沙的進攻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稱為“游擊戰”。狂風一起,沙粒隨風飛揚,風愈大,沙的打擊力愈強。春天四五月間禾苗剛出土,正是狂風肆虐的時候。一次大風沙襲擊,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連根拔起。沿長城一帶風沙大的地區,農民常常要補種兩三次才能有點收獲。一種可以稱為“陣地戰”,就是風推動沙丘,緩緩前進。沙丘的高度一般從幾米到幾十米,也有高達100米以上的。沙丘的前進并不是整體移動的。當風速達到每秒5米以上的時候,沙丘迎風面的沙粒就成批地隨風移動,從沙丘的底部移到頂部,過了頂部,由于風速減弱,就在背風面的坡上落下。所以部分沙粒的移動速度雖然相當快,每天可以移動幾米到幾十米,可是整個沙丘波浪式前進,移動速度并不快,每年不過5~10米。幾個沙丘常常聯在一起,成為沙丘鏈。沙丘的移動雖然慢,可是所到之處,森林全被摧毀,田園全被埋葬,城郭變成丘墟。
抵御風沙襲擊的方法是培植防護林。防護林的主要作用是減少風的力量。風遇到防護林,速度就減少70%-80%。到距離防護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風又恢復原來的速度。所以防護林是并行排列的許多林帶,兩列之間的距離不要超過林木高度的20倍。其次是培植草皮。有了草皮覆蓋地面,即使有風,刮起的沙也不多,這就減少了沙粒的來源。
①抵御沙丘進攻的方法是植樹種草。②我國沙荒地區,有一部分沙丘已經長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轉移陣地了。③這種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護草皮和灌木,防止過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來。④根據近年治沙的經驗,陜北榆林、內蒙古磴口、甘肅民勤地區的流動沙丘,表面干燥層的厚度一般不超過10厘米。⑤10厘米以下,水分含量逐漸增大,到40厘米的深處,水分含量達到2%以上。這就是濕沙層了。⑥濕沙層的水分足夠供應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⑦所以在流動上植樹種草,是可以成活的。⑧林木和草類成長以后,沙丘就固定下來了。
1. 依次摘錄出這三段文字每段的中心句子。
2.第三段共有8句話,其層次正確的一項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這三段文字的說明順序是( )
a.時間順序 b.空間順序
c.邏輯順序 d.時間空間相結合順序
4.分別概述這三段文字所說明的內容。
5. 說明文的語言要力求準確,請從這三段文字中找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
(二)
慶歷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
1. 給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