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八下18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
中山市小欖鎮(zhèn)第一中學 龔邵英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二)能力目標:
1朗讀能力
2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2學習古仁人高尚的思想情操,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聽說過“斷齏食粥”的故事嗎?對,這說的是我國宋代文化名人范仲淹的故事。他在少年和青年時代大體是在攻苦食淡的艱難生活中度過的。景德初,隨繼父到淄川(今淄博),就讀于我縣長白山澧泉寺,每日只以粟米熬粥為食,待冷凝后分成四塊,早晚各一塊中午一塊,就憑著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他功成名就,做到了北宋時期的參知政事,相當于副丞相。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一篇千古名唱《岳陽樓記》(板書課題,作者,并要求學生先通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1、學生通讀課文。抽查學生個人閱讀情況。
2、教師范讀幫助學生正音。
3、師:聽讀后,你有怎樣的感受?
生:有氣勢;朗朗上口;鏗鏘有力……
師:哪些地方讓你有這種感覺?請找出來。(意在讓學生邊讀邊熟悉課文內容)
生讀: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行,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
師:這種非常整齊的句子以前在哪篇課文中學習過?叫什么句?
生想,有的小聲說,《陋室銘》吧,其他同學肯定。這種句式叫駢句。
師:除此之外,有無其他句式?
生:有,如“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其喜洋洋者矣”等。
生:這叫散句。
師:本文句法上特點就是……?
生:駢散結合。
總結:明確了這一句法上特點后,同學們要注意用有鏗鏘的語氣來讀出文章宏大的氣勢來。(以反復朗讀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及學生的朗讀能力,為背誦課文奠基。)
4、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小組為單位培養(yǎng)學生合作解決問題能力)
5、質疑難句,師生解疑。
①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觀賞景物的感情,能一樣嗎?(能沒有不同嗎也可)
②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斯是這,去是離開,讒是讒言或說壞話。釋文是,登上岳陽樓,就會有被貶京城,懷念家鄉(xiāng),擔心別人說壞話,害怕譏刺,會覺得滿眼蕭條景象,感慨到極點,而十分悲傷的了。
③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怡是愉快。偕,是一起。心情開闊,精神愉快,各種恩寵和恥辱都統統忘卻了。
(以學生自主翻譯為主,疑難問題可結合資料或借助小組內其他同學的幫助來理解課文內容)
6、學生再熟練朗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著手背誦全文。
7、再瀏覽課文,看本文寫了哪些內容。(教師邊說邊板書,加黑的字用彩色筆寫)
(一)主要敘述滕子京被貶后的政績(政通人和,百廢具興,重修岳陽樓)。――作記的緣由。
(二)描寫登上岳陽樓看到的全景并抒發(fā)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1、洞庭湖大觀。
2、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板書:悲: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喜: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三)議論探究古仁人之心的內涵。
師:“古仁人之心”是怎樣的?
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師:何以有這樣的胸懷?
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