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色龍基礎知識、練習、拓展
(4)小說語言極富諷刺性
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多以笑料或趣聞作為情節基礎,帶有笑話的性質。但他并不追求庸俗膚淺的噱頭,而是通過可笑的生活情景來否定種種丑惡的性格和鄙俗的,或者通過以此來揭示黑暗畸形的社會。作品詼諧滑稽又顯得憂郁深沉。比如本文開頭寫警官奧楚蔑洛夫竄著“新的軍大衣”,又“跟”著一個巡警,自然威風十足,但巡警卻“端著一個篩子”,則顯得不倫不類,滑稽可笑。二者形成了強烈反差,諷刺性極強。再如,把小小的“狗咬人”事件說成是“案子”,尖銳諷刺了奧楚蔑洛夫欲借機大耍威風的卑劣心理。小說中幾次提到“法律”,無情地嘲諷了沙皇法律的虛偽性,切中時弊,深化了主題。
5.問題探究
(1)作者塑造變色龍這個典型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塑造變色龍這個典型人物,是使我們看到俄國社會中媚上欺下、見風使舵的腐敗風氣,看到俄國社會的黑暗與腐朽,也看到作者對這類社會現象的深惡痛絕和辛辣的諷刺。
(2)作為一篇諷刺小說,它的諷刺藝術主要表現在哪里?
答:夸張。諷刺小說往往離不開夸張,本文也是如此。在短短的時間里,隨著狗的主人身份的不斷變化,奧楚蔑洛夫的態度也發生了六次變色。變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夸張手法的巧妙運用,使人物性格鮮明突出,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比。奧楚蔑洛夫面對狗主人身份的變化,不停地改變著自己的態度,時而威風凜凜,時而奴顏婢膝,一會兒痛罵小狗是“瘋狗”“下賤坯子”,一會兒又夸小狗“名貴”“伶俐”,前后矛盾,對比鮮明,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使小說的戲劇效果更加突出。
五、體驗拓展
奧楚蔑洛夫為什么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成為某類人的代名詞?體會諷刺小說的這種寫法及其作用。請你再舉一兩個文學名著的例子。
答:奧楚蔑洛夫之所以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為某類人的代名詞,是因為這一形象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作者在描寫這類人物的時候,抓住了他們的共性,通過提煉、概括和總結,并用夸張、對比等諷刺小說通常用的藝術手法,加以突出,使這類人物往往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像巴爾扎克小說《歐也妮•葛朗臺》中的守財奴葛朗臺,吳敬梓長篇小說《儒林外史》中的范進,都是這樣的人物。
六、課后習題解答
第一題:
(1)隨著案情的變化,在短暫的時間內,奧楚蔑洛夫五次變色。最初,他擺出一副公正的面孔,懲辦狗的主人,教訓不遵守法令的老爺。可是人群中有人說:“這好像是席加洛夫將軍家的狗。”于是奧楚蔑洛夫馬上改變了態度,替狗辯護起來:“它怎么會咬著你的?難道它夠得著你的手指頭?它是那么小。”后來巡警猜斷“這不是將軍家里的狗”,這時他第二次改變了態度:“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們絕不能不管。”但是巡警對自己的見解懷疑起來:“不過也說不定就是將軍家的狗”于是警官第三次改變了態度,他聲色俱厲地罵赫留金是“混蛋”,“怪你自己不好!”將軍的廚師也對狗驚醒了兩次斷定。廚師說:“我們那兒從來沒有那樣的狗!”于是警官心里有了底,顯出威風來:“這是條野狗!……弄死它算了。”他第四次改變了態度。可是廚師接著說:“這不是我們的狗,這是將軍的哥哥的狗。”警官第五次改變了態度,臉上立刻堆起了溫情的笑容,竟然對狗也阿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