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蘇格拉底之死
那么,生命的最后一刻,這位哲人是怎樣度過的呢?
三、快速默讀全文,圈點出透視蘇格拉底思想品質或給予自己深刻啟示的語句和情節。
1.蘇格拉底關于“快樂與痛苦”的認知——不屈服于現在的痛苦。
2.囑托朋友和弟子們要照顧好自己——對自己哲學觀點的執著。
3.從回答朋友如何安葬自己的話語中看出,蘇格拉底堅信自己是法庭錯誤的犧牲品,消失的只是軀體,自己的思想是正確的,是長存的——可見他對信念的執著與對黑暗的不妥協。
4.從典獄長的話語中,可看出其“高尚、偉大、勇敢”。
5.服毒時的坦然、從容、鎮定——可看出他與現實社會的決裂。
6.囑托克里托還雞——誠實、守信。
四、布置作業。
細致研讀課堂上大家提煉出的六個情節。
第二課時
一、研讀第一個情節。
蘇格拉底對“快樂與痛苦”做出怎樣的判斷?給你什么啟示?
判斷:“快樂和痛苦從來不會……兩個軀體一樣。”
啟示:1.蘇格拉底的確是一個與眾不同的智者。2.對生活要熱愛、要細心體味。
二、研讀第二個情節。
怎樣看待蘇格拉底對朋友和弟子強調要“照顧好自己”“抓住我,不使我從你們的手指縫中溜走”?
蘇格拉底讓朋友和弟子們“照顧好自己”的意義在于保留傳播自己思想的生命。“抓住我”實質是不放棄自己的思想。這與他強調“蘇格拉底仍然活著”“埋葬的只不過是我的身體”是一致的,可見蘇格拉底是多么堅信自己的哲學觀點。
三、研讀第三個情節。
怎樣理解“我與被交付法庭受審的蘇格拉底根本不同”?
“受審的蘇格拉底”是統治者涂黑的人,而在蘇格拉底看來自己是清白的。
四、研讀第四個情節——典獄官對蘇格拉底的評價。
典獄官是國家機器的代表,在長時間的接觸中,典獄官對蘇格拉底的印象發生了轉變,可見蘇格拉底的正直與高尚。
五、研讀第五個情節——蘇格拉底坦然從容服毒。
如何看待蘇格拉底服毒時的坦然從容與鎮定?
服毒就死時的蘇格拉底非常平靜,他勸慰那些傷心哭泣的學生。這樣的行為有異于常人,因信念選擇死亡,其意義影響深遠。這種坦然從容與鎮定,來自于自己深愛的哲學,認為自己所持的觀點是幸福、快樂、不會枯竭的源泉。
六、文中有很多細節描寫和心理描寫,使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文章更有表現力。作為傳記,這些描寫是確有其事,還是作者的合理推測和主觀安排?
傳記文學具有歷史及文學的雙重特征。既要尊重歷史事實,又允許有藝術創作,否則,作品就會枯燥無味失去文學的特質。柏拉圖運用回憶錄的方式記敘蘇格拉底人生的最后一刻,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哲學觀點。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中有合理的藝術創作。
七、開拓思維
蘇格拉底作為一個智者,本可以逃避死刑,但他沒有逃避,而是慷慨赴難。蘇格拉底死了,死在雅典的民主審判之下,死在了雅典民眾的手中,留給后人怎樣的深思?
(提示:結合蘇格拉底的生平和雅典的民主制度來談。)
蘇格拉底曾經說過:“雅典就像一匹鈍馬,而我就是一只不斷叮它,讓它具有活力的牛蠅。”正是他的這種性格使得他成為一個傳播思想的斗士。他與別人討論,在剛開始時裝作一無所知,經過討論,使同他交談的人明白他們自己的不足與缺點。這種蘇格拉底式的反諷使很多智者當眾出丑,他們視蘇格拉底為眼中釘,而這些人大都是當時有影響的人物。蘇格拉底之所以像牛蠅一樣不斷地叮咬他的同胞是因為他內心有某種力量非讓他如此不可,他總是說他的心中有“神明指引”,而這正好成了他的反對者們抓住他的致命把柄。他的反對者以褻瀆神、創造新神和敗壞青年的罪名來控告他,結果他在一個由501人組成的法庭上,以281票對220票被判有罪,以毒酒結束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