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短文兩篇教學設計
短文兩篇
活 板
沈括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文章抓住事物特點,運用程序說明順序,使用簡明、平實、準確的語言說明事物的特色。
2.掌握“為”、“就”、“火”、“印”、“之”、“以”、“則”等文言詞語的詞義和用法,初步認識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現象,了解把單音節詞變為雙音節詞的翻譯文言文的方法。
方法與過程
自學文言文字詞,找出說明的要素。
情感態度價值觀
了解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偉大成就,認識我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本文文字比較淺易,文章也較簡短,結合課文下注釋,學生大體可讀懂。因此,在掃清文字障礙的基礎上,可以幫助學生對文中的一詞多義現象加以歸納,并輔導學生掌握文言中單音節詞的翻譯方法。
2.學習按工作程序說明的順序,是學習本文的重點,可以結合疏通文字初步提出,之后再強調分析。行文的簡潔,語言的準確也應作適當講解。
3.準備《辭海》一部和若干鉛字印模,備用。
[課時安排]
安排兩課時,連上最好。
第 一 課 時
[教學重點]
1.介紹畢昇和他的活板印刷術,沈括和他的《夢溪筆談》。
2.疏通文意,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解題。
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紙、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它們都是由中國相繼傳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在《辭海》中,對“印刷術”是這樣介紹的:
我國是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稱“刻板印刷術”。刻板印刷在我國唐代已開始盛行,并先后傳至日本、朝鮮、越南、菲律賓、伊朗等國,影響到非洲和歐洲。宋代慶歷年間(1041—1048),畢昇首創泥活字板,使書籍印刷更為方便。之后,又陸續出現用木、錫、銅和鉛等金屬制成活字板印刷書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鉛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為現代金屬活字印刷術奠定了基礎。
可見,畢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畢昇開創了現代印刷術的先河。這篇課文就是介紹畢昇活字印刷術的一篇科技說明文。 板書:活板(科技說明文)
這篇文章的作者沈括,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學家,他的《夢溪筆談》是中國科技史上的重要著述。請同學朗讀“閱讀提示”的有關介紹。板書:北宋、沈括、《夢溪筆談》.
二、范讀全文,要求同學參照注釋,注意字音。
板書下列漢字(或出示卡片),提問學生,其中多音字要求學生連同詞一起讀。
昇shēng、 薄báo、 唇chún、 和huò、 煬yáng
砥dǐ、更gēng、瞬shùn、帖tiē、 韻yùn、 貯zhù
粘zhān、燔fán、沾zhān、予yú、從zòng 旋xuàn。
三、學習課文第1段。
指名朗讀第1段,教師指導學習。
疏通文意:板,刻板、雕板,這里義為“用雕板”;印,動詞,印刷。唐,唐代,公元618—9XX年;尚,還;盛,廣泛的,大規模的;為,動詞,使用;之,代詞,指“板印書籍”這種方法,可譯為“它”。五代,公元907—979年;時,時候;始,開始;五經,指易、書、詩、禮、春秋五種儒家經書。已后,以后;典,經典,例如“五經”;籍,一般書籍;皆,都;為,判斷動詞,是;板本,雕板(印刷的)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