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列夫托爾斯泰》的教學反思(通用3篇)
八年級語文下冊《列夫托爾斯泰》的教學反思 篇1
《列夫托爾斯泰》一課大約有3100多字,全文只圍繞托爾斯泰的面部進行描寫,這樣的文章細心的孩子自然能夠看下去,但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看不了一半就不喜歡讀下去了。怎樣才能調動大家自覺閱讀的興趣,并且靜下心來,品味文章的寫作成功之處呢?我想到了以下的方法。
1.運用教材前面的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材前面的圖片是托爾斯泰晚年的一張照片,看起來雖然還是毛發叢生,但因為全部是銀白色的了,“因而顯出幾分慈祥可敬”。我首先讓學生們好好觀察這張照片,讓大家做個假想,“請大家大膽的想象一下,這是一張托老先生晚年的照片,如果他年輕30歲,你覺得會有怎樣的變化?你看到年輕的托爾斯泰,會有什么感覺?
學生一邊看一邊想一邊就已經笑出來了,大家紛紛表示,這實在不是一張讓人舒服的臉!疤y看了!”
2.運用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聽到他們的評價,就會提出下一個問題:“這張臉也算是個性十足了,特點十分突出,如果讓你來進行外貌描寫,你覺得你能寫多少字?你會從哪些方面入手來寫?”學生有的說自己能寫200字,有的說還能多些;有的說要寫他的大胡子,有的說可以寫寫他的眼睛和胡子。這時候我會說,“有一個人比你們寫的都多些,他寫了三千多字,你們想不想看看他是怎樣寫的比你們好的?”
這個問題一旦問出后,一般情況下,學生都會迫不及待的翻開書,不用老師再多說什么,就要主動閱讀了,這時候,老師不要提問題,因為這一篇文章讀一遍是遠遠不夠分析課文的標準的,等學生讀好一篇課文后再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讀第二遍課文,邊讀邊思考,這篇文章才會上起來輕松,上下來成功呢!
八年級語文下冊《列夫托爾斯泰》的教學反思 篇2
課上完之后,反思了一下,覺得存在以下問題:
在講這節課之前,首先讓學生做了課前準備,回去搜有關托爾斯泰的資料,作品、背景、生平經歷、思想歷程等等,為課上小組討論做好準備。但這篇課文,篇幅較長,若沒有讀個三遍以上是讀不進去的,我沒有讓學生提前預習,本想看看自己的預設教學情景和學生這種臨場回答之間還存在哪些問題,但不預習對這節課來說,就如蓋房子沒打好地基似的,前面一大塊是講一個人物的寫作手法:側面描寫、對比、修辭。本文的修辭最多的是比喻,然后找出比喻的句子,細細琢磨體會在加一個小練習,抓住人物的顯著特征來刻畫,用上這些寫作手法。但我卻怕后面時間不夠,沒敢多耽誤時間,找出幾個比喻句子之后,就立馬進行下一環節。所以在找寫作手法時,問的問題不明確,學生沒有充分去找并去體會,所以給人的感覺是不知道這節課的目標是什么,這一大的環節沒有處理好,比較失敗。對學生的臨場回答,我沒有給予恰當準確的評價,尤其在學生說托爾斯泰以前是如何的風流,在最后卻因為讀書變得好了,我只是從作家本身評價,他通過讀書最后變好,是一個丑也可以轉換成美的過程,卻忽略了從中學生的審美觀來看美丑,聯系他們的生活實際,以此來把這節課給提升出去,一個亮點沒有把握好,最大的一個遺憾,很多聽課的老師都為我著急,可我就是沒有說到點子上去,今后一定多加強這一方面。
結尾的一個是布置作業環節,激動的我(可能太緊張的緣故),大腦竟然一片空白,事先準備好的作業題目:我看托爾斯泰之“丑”,我談托爾斯泰之美,從中學生的審美觀看托爾斯泰,讓學生從這節課學到的東西會去做個練筆,談談體會,我卻一個也想不起來了,仿佛在等著下課一般,從這里我總結一點,承受能力不強,心里素質有待提高。
八年級語文下冊《列夫托爾斯泰》的教學反思 篇3
向來欣賞茨威格,向來對他在貴族階層中偏安一隅而潛心于文學的生活狀態由衷向往,我想他是最能體會托爾斯泰這樣一個為自己的聲名所累的靈魂的。我在正課前朗讀《世間最美的墳墓》時,全場靜默的氛圍實在令人陶醉。
然而,八年級課文中的這篇文章又被視為最難纏的一課,且不論其思想高度,就說他的語言,也決不同于其他文本。學生對于主人公的陌生將成為學習本文面臨的第一大問題,因此言簡意賅地鋪墊與主人公的相關資料,尤其是他本人的理想帶給他的不幸婚姻和生活,絕非贅言。在順利完成了情感造勢后,學生一定會對主人公有了自己的印象和疑問。由此,引入對托爾斯泰肖像的關注就水到渠成了。在這篇文章中,真正去觸摸文字,去感受那些惟妙惟肖的、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比喻及夸張,比生硬地分析那些修辭手法的作用更有價值。
而高潮應該被放置在對其眼睛的剖析,這雙獨具魅力的眼睛讓我們從中看到了一個偉大的靈魂,我讓其中學生對其中難解的四個句子進行討論并發表看法,顯然學生的理解顯得單薄,此時,勢必要引入當時的背景:社會的大環境和托爾斯泰的作為。這些內容使學生對人物思想的理解終于不再晦暗。
另外,把文本應用于寫作,此篇也是個很好的范例。學生以往對人物肖像進行描寫時,總是平面化,不生動。其實,加入比喻、夸張等修辭,用上先抑后揚的寫法,在表現時能不僅傳其形,更傳其神,就能使文字變得跌宕有致,甚至是風姿綽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