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課內文言文復習資料
八年級下冊課內文言文復習資料
21《與朱元思書》
(1)總領全文的句子: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作者描寫水時,抓住了水的清,急的特點.描繪奇山時,緊扣山高,樹多,景美的特征
.(3)文中從側面表現水的清澈的句子是: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4)表現全文中心的句子是: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作者抒寫了自己身臨其境的內心感受。
.(5)夾岸高山,皆生寒樹,句中的寒樹是什么意思?(密而綠的樹,讓人看了產生寒意.)為什么用寒樹來稱樹?(寒字突出了山樹的濃密,樹葉綠得發暗,產生寒意.這樣寫突出了觀景者的心理感受,更易產生情景交融的效果)
(6)文章在寫山水之奇異時著重從視覺落筆的句子是: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7文章在寫山水之奇時,寫聽覺感受的語句又是哪寫呢?(泉水激石~~猿則百叫無絕.)
(8)文章怎樣寫山之奇異的?(夾岸高山~~千百成峰)說說這樣寫的好處:(以動寫靜,使靜止的景物富有動感生動形象的描繪出兩岸山勢的陡峭和壯美)
22《五柳先生傳》
1 寫出文中描寫五柳先生家貧的句子: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宴如也。
2五柳先生的稱呼從何而來?(宅邊有五柳樹)
3五柳先生的吃,住,穿是怎樣的?(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4五柳先生的生活態度如何?(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宴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5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好讀書,性嗜酒,著文章)。
我們可以看出五柳先生的性格特點:淡泊名利,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6文中寫陶淵明歸隱形象的總體勾勒的句子是: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23《馬說》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2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祗辱有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3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5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6對“食馬者”的無知發出強烈的譴責的語句是: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現“食馬者”以“知馬者”身份嘆息的語句是: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由此我們可想到《馬說》的一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馬和伯樂關系的語句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11能夠表現統治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語句是: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12領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13表明平庸淺薄的統治者對千里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14運用設問句表明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5能表明千里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6寫千里馬有異于常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盡粟一石。
17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當中,有時我們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邊的美,使其遭受不應有的遭遇,使我們為之遺憾痛心,這種遭遇與〈〈馬說〉〉中千里馬的遭遇相似,相應的句子是:祗辱有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