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鴨蛋》教案
17.端午的鴨蛋 授課時間: 年 月 日知識與能力:1.體會文章語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韻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處。流露出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的熱愛。
過程與方法:
以賞析及討論的方式,激發學生對民族深厚文化的熱愛,從而品味文章的韻味和情致。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課文,理解作者對兒時生活的懷想的情感,激發培養學生對故鄉的熱愛。
2、欣賞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蘊和永恒的美學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
1.加強朗讀,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賞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蘊和永恒的美學價值。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門楣(mei2) 莧菜(xian4) 籍貫(ji2) 硝藥(xiao1)腌臘(yan1) 絡子(lao4) 大襟(jin1) 車胤(yin4)
2.解釋下列詞語。
門楣:門框上的橫木。 籍貫:祖居或個人出生的地方。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明它的奧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城隍:迷信傳說中指主管某個城的神。 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曾經滄海難為水:經歷過滄海,對別處的水就難以看上眼了。
與有榮焉:因而也感到榮幸。
囊螢映雪:囊螢和映雪分別指晉朝車胤和孫康利用螢火蟲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讀書的故事。
二、導人
五月初五端午節,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種風俗帶給人多少樂趣。單是一個小小的咸鴨蛋,就有說不完的美妙之處。倘若沒有一種故鄉情結,沒有一顆超然自在的心,誰能從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許滋味?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早年畢業于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劇。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發表小說《受戒》、《大淖記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選集》。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對家鄉端午節風俗的描寫,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時表現了作者對家鄉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