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初二語文下冊短文兩篇導學案
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 每字為一印( )
滿鐵范為一板( ) 未為簡易( )
則極為神速( ) 每韻為一帖( )
不以木為之者( ) 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
(2)之
唐人尚未盛為之( ) 持就火煬之( )
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 ) 類冒之( )
更互用之( ) 則以紙帖之( )
木格貯之( ) 旋刻之( )
不以木為之者( ) 以手拂之( )
4.閱讀選段,完成下列各題:
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⑤,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 作者介紹了活板的制作方法,制字是用泥膠刻,那么“薄如錢唇”“字平如砥”這兩句用了什么說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