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 范進中舉
第7課 范進中舉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內容,培養學生分析人物的能力。
2.學習小說的諷刺藝術手法。
3.認清封建科舉制度的種種弊端導致了人性的扭曲。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分析人物的能力。
2.培養學生對諷刺藝術的欣賞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對諷刺藝術的欣賞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部杰出的諷刺小說,后人稱它為封建社會的一面照妖鏡,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稱它為清代諷刺小說的“絕響”,它就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筆下的長篇章回體小說《儒林外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部小說的精彩章節《范進中舉》。透過范進中舉,看清18世紀中國社會的眾生相,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寫作背景簡介。
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末的一百余年,史稱“康乾盛世”,《儒林外史》就創作于18世紀中葉,康乾盛世科舉制度如日中天,八股習尚彌漫社會。封建統治者以功名利祿為誘餌,吸引知識分子走向八股死胡同,兩耳不聞天下事,一生只為科舉活。
三、閱讀課文。
1.默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注意圈畫出自己不認識或者比較難寫的字詞。借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來掌握這些字詞的讀音和含義。
2.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某些能集中表現人物性格的地方反復誦讀,在朗讀中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四、精讀課文,討論分析。
1.用簡潔語言概述故事情節。
明確:中舉前:中秀才,胡屠戶“賀喜”;借盤纏,范進挨罵;斷炊煙,范進賣雞。中舉后:見報帖,范進發瘋;打貴人,胡屠戶治瘋;送賀禮,鄉紳附勢。
2.如果用一個字概述《范進中舉》的情節,那就是“變”,范進中舉前后,配角胡屠戶、眾鄰居、張鄉紳對范進的態度都在變,主角范進自己也在變,請選擇你感興趣的人物,用簡潔的詞語概括他的變化特征,并結合情節說出概括的理由,然后談談作者的用意。(在分析過程中,穿插學生的朗讀,并適當板書)
明確:
(1)范進:由卑怯無能、逆來順受到圓滑世故、狡詐虛偽。
中秀才之后,胡屠戶左一個“現世寶”,右一個“爛忠厚沒用的人”,對他輕侮之至,對此,范進居然“唯唯連聲”“岳父見教的是”;為參加鄉試去借盤纏,又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他聽著那些不堪入耳的話,也僅僅是“摸門不著”。中舉前,作者刻畫范進都是簡筆,寥寥數語,就將科舉重壓下落第文人人性的扭曲寫得栩栩如生。
范進中舉后則坦然地同張鄉紳平起平坐,打起官腔,彼此拉攏,顯得是那樣的圓滑世故、狡詐虛偽!巴砩醚隼舷壬,只是無緣,不曾拜會”……“晚生僥幸,實是有愧。卻幸得出老先生門下,可為欣喜。”典型的語言再現了范舉人人性的進一步扭曲。
用意:中舉后,范進的才學沒變,而隨著地位的變化品行就發生了變化,“范進中舉”不是世俗社會的一出喜劇的開始,而是國家民族悲劇的又一個開始。范舉人與張鄉紳的彼此拉攏,就是一張互相利用、爾虞我詐清代腐敗官場之網的縮影圖。范進由可憐可悲的讀書人,搖身一變就成了可鄙可憎的未來官場的腐敗分子。這是一出含淚的喜劇。
(2)胡屠戶:前倨后恭。
“現世寶、癩蝦蟆”到“賢婿老爺”;“尖嘴猴腮”到“品貌又好”;“一副大腸和一瓶酒”到“七八斤肉,四五千錢”,在范進中舉前胡屠戶“倨”得可惡,女婿中舉后又“恭”得肉麻,作者以繁筆描述胡屠戶前倨后恭的外在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