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 范進中舉
(3)眾鄰居:由漠不關心到熱心幫忙。
范進去省城應試,家里餓了兩三天,沒有一位鄉鄰前來過問;中舉后,眾鄰居拿來雞蛋、酒、米等招待報錄人,又到集上去尋范進,細心照顧范進。
(4)張鄉紳:由不屑一顧到主動拉攏。
“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親近”到不請自到主動賀喜,敘世好,贈金又贈房。
用意:作者通過塑造一個嫌貧愛富、嗜錢如命、庸俗自私的市儈岳父,一群趨炎附勢的鄉鄰以及一個道貌岸然、老奸巨猾的鄉紳,來再現18世紀中葉中國社會的眾生相,揭示了范進熱衷科舉的社會原因,這就是范進這個讀書人身處的世態炎涼的社會環境。作者將辛辣的嘲諷寄寓在鮮明的對比之中。
3.胡屠戶、眾鄉鄰、張鄉紳變化的是態度,不變的是什么?
明確:趨炎附勢的勢利本質不變,以地位作為衡量人的唯一標準不變。
4.由于舉業上的失敗,即便是范進的親人也會在他心靈的傷口上撒一把鹽;中舉后,即便是岳父也愿意甘居下人。這豈不就是逼迫范進發瘋的社會原因!范進中舉喜極而瘋,用的是夸張寫法,讀之是否感覺失真呢?
明確:不失真,讀之感覺真實可信。一個出身寒微的八股士子范進從20歲考到了54歲,近35年的科舉之路,希望的肥皂泡一次次吹起來,又一次次破滅。由于長期不能考取,受盡世人的白眼,精神瀕臨崩潰;而一旦意外地得中,脆弱的病態神經經不起刺激,一下子斷裂就一定會導致“精神中風”——發瘋。
5.“中舉”對于封建士子來說是時來運轉大翻身的天大喜事,但吳敬梓沒有寫他如何脫下布衣換上官服,夸耀鄉鄰,而是寫他洋相出盡貽笑鄰里。找出最能表現范進發瘋時狼狽相的語句,體會作者的寫作用意。
明確:“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眾人拉他不住,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來到集上,見范進正在一個廟門口站著,散著頭發,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著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胡屠戶兇神似的走到跟前,說道:‘該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一個嘴巴打將去。眾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
這些細節生動地揭示了范進內心與外形的矛盾:就內心而言,他是個勝利者,他感到揚眉吐氣,因而拍著手大笑;但在外形上他卻是個失敗者,頭發跌散,兩手黃泥,滿臉污泥。
天大的喜事變成飛來的橫禍,無上的榮寵卻需要挨打挨揍,科舉選拔的“真才”竟是一個瘋子,“為國求賢”的“中舉大典”不過是一出令人捧腹的滑稽劇!從這些不和諧的音調里人們聽到的是作者對八股科舉的辛辣嘲諷。
6.作者善于捕捉真實生動的細節,通過簡潔準確的描寫,傳神地刻畫人物性格特征,極大地增強了諷刺藝術的魅力,這樣的語句在本文中可謂隨處可見,例如以下一組組特寫鏡頭,選詞無不精妙。諷刺意味十足。(幻燈片)
要求:學生情景表演,評出最佳表演小組。
(1)“這里母子兩個,千恩萬謝。屠戶橫披了衣服,腆著肚子去了。”“說了一會,千恩萬謝,低著頭,笑迷迷的去了。”
(“橫披”“腆”到“低”“笑迷迷”,對比之下,更顯出屠戶的貪財卑微。)
(2)“屠戶把銀子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我原是賀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屠戶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里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