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必躬親(通用11篇)
治水必躬親 篇1
錢泳教學目標1、能正確說出文言實詞和虛詞在句中的意義2、能說出治水必躬親的道理3、學習擺事實,講道理和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教學重點和難點1、重點:對“治水必躬親”這一基本道理的理解。2、難點:理解文言實詞和虛詞在句中含義的基本方法。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通過對話來促進相互間的交流和溝通,它不僅可以增進人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友誼,而且還能調節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由此可見對話的作用很大。其實,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對話方式。我們可以和文本對話,與同學對話,與老師對話,還可以與現代媒體對話。今天我們就通過對話這種學習方式,學習古人錢泳的一篇文章,這就是《治水必躬親》。大家可以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文本,例如可以誦讀,可以默讀,也可以幾個人組成一個小組一起朗誦等,要求能讀通順。二、與文本對話,解讀文本與課文對話,利用舊知,結合注釋,運用工具書,嘗試讀懂、理解文章,將自己不懂的字詞語句作出標記。三、與同學對話,釋疑解難與小組同學對話,交流自己對于文章字詞以及內容的理解,互相合作,解答疑難。將小組合作依然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四、與老師對話,交流心得五、與生活對話,理解文意1、敘述故事要求學生講述古今幾個有關“治水”的故事,并且能夠做到故事情節完整,敘述重點突出。如:鯀治水、大禹治水、西門豹治水、李冰治水、歷史上中華民族治黃等等。2、比照分析 要求學生結合故事,對照文本,理解治水必躬親的道理。(結合所講的故事是重點,在評述故事的基礎上理解文章的主題。如:鯀治水不成,因為他執一、拘泥于“水來土掩”的掌故,未能躬歷山川,親勞胼胝;李冰修建都江堰雖然是堵水,但他成為造福后人的功臣,這是因為他知山知水,知情知勢。大禹治水能躬歷山川,親勞胼胝,冒雨沖風,往來于荒村野水之間,三過家門而不入……在具體事例中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六、援疑質理,掌握方法“治水必須躬親”,文章是怎樣闡述這個問題的呢?(明確擺事實,講道理是最基本的論證方法,也是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同時引導學生結合對歷史上不同治水人物的正反方面的評價,引導學生關注文章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七、拓展延伸家喻戶曉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樣的一個形象?讀了課文之后,你對這個人物有哪些新的認識?八、作業請同學以“治學必躬親”為題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300字左右的片段,闡明治學也要躬親的道理。通過仿寫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無論做什么事情躬親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進一步加深對文章寫作方法的感悟——能運用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治水必躬親 篇2
一、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理解文中所講述的道理。
2.理解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積累文言詞匯。
3.學習文中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二、學習重點、難點:
1.掌握文中的常用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了解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三、教學設想:
本文是文言文,當以誦讀為主,加強學生的文言語感,養成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習慣,因此在課堂上應重視文章的誦讀和習慣的養成,重視文言詞匯的積累。其次,文章短小精悍,脈絡清晰,正反對比論證方法運用鮮明,因此,通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了解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學生容易接受。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因地制宜,終將水患制服,被后世傳為佳話。清官海瑞,他體恤民情,嚴懲貪官污吏,與包公齊名,被稱為“海青天”。可同學們知道嗎?他在治水上也頗有成就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海瑞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親》(板書),看看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朗讀課文(自主學習與合作) 自由讀,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讀,掃除文字障礙。
2、同桌之間互讀互聽,指出并糾正錯誤。
3、指名朗讀并及時評價
4、集體朗讀。
5、理解課文 (培養學生養成“三看一查”的習慣)
自主學習 引導學生對照注釋認真閱讀課文(看課文,看注釋)
試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有疑問的字詞查找工具書(查工具書)
看課后的探究與練習,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6、合作交流
小組交流:將自學得到的成果在小組內加以展示。(小組互譯、互評、互議,最大程度上理解課文。)
全班交流:組織學生翻譯課文,學生評議,教師作適當的補充與歸納。
師生相互質疑,加深理解。
(三)研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正反對比論證)
1. 請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完成下列問題:(投影顯示)
(1) 請在文中劃出表示中心論點的語句。
(2) 若治水不躬親將帶來怎樣的后果?為什么?(請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 文章以海瑞治水為例說明了什么道理?它是怎樣證明觀點的?
2.學生思考討論,教師作適當補充。(完成板書)
課文第一段:文章開頭一句,用兩個“不可”,從反面強調治水不可固執一端;接著用“蓋”領起下文,解釋不可固執一端的原因,并用兩個“非┅┅不┅┅”雙重否定句式,強調治水必須觀察、測量和廣泛征求意見的重要性;然后用“是以”一句,得出結論,提出論點。
課文第二段:這一段先正面講海瑞治水不但躬親,而且清廉;接著從反面說,用假設論證的方法來說明不躬親,不清廉帶來的后果是治水不成。
(四)加強鞏固:
1. 反復誦讀課文,爭取當堂成誦。
2. 完成“探究·練習”中的習題二。
(五)課后作業 :
1.課后查閱有關海瑞的文章,進一步了解海瑞其人其事。
2.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難道只有治水才要躬親嗎?請談談你的感受。
(六)板書設計 :
海瑞治水躬親,清廉 (正面)
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不躬親,不親廉,則治水不成 (反面)
(提出論點) (擺事實,講道理)
作者郵箱:
治水必躬親 篇3
《治水必躬親》是清代文學家錢泳著作《履園譚詩》中的一篇議論性文章。下面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帶來《治水必躬親》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治水必躬親》閱讀原文治水之法,既不可執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輕信人言。蓋地有高低,流有緩急,潴有淺深,勢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詢不窮其致,是以必得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緩帶,冒雨沖風,往來于荒村野水之間,親給錢糧,不扣一厘,而隨官人役亦未嘗橫索一錢。必如是而后事可舉也。如好逸而惡勞,計利而忘義,遠嫌而避怨,則事不舉而水利不興矣。
《治水必躬親》閱讀題目(一)1、請選擇理解有誤的一項( )
A、“布袍緩帶,冒雨沖風”寥寥幾字,塑造了海瑞不怕艱險、身先士卒的形象。
B、海瑞的隨從官吏,以海瑞為榜樣,清正廉潔,不橫索百姓一錢。
C、文章列舉海瑞的事情是從反面說明治水如何才能成功,然后,有從正面說明水利不興的原因,前后對比,觀點鮮明。
D、文章以海瑞的事情為榜樣,深刻說明了“治水必躬親”的道理。
2、海瑞當年是如何治河的?請用課文原話回答。
3、海瑞是一個廉潔奉公的清官,也是一個身體力行、操勞奔忙、造福百姓的實干家。下面這些句子,分別表現了海瑞哪些方面的品質?
①布袍緩帶,冒雨沖風,往來于荒村野水之間……
②親給錢糧,不扣一厘……
4、為什么說治水“必得躬歷山川,親勞胼胝”?用課文原句回答。
5、治水要防止哪些現象?用課文原句回答。
《治水必躬親》閱讀答案(一)1、C
2、海忠介治河,布袍緩帶,冒雨沖風,往來于荒村野水之間,親給錢糧,不扣一厘,而隨官人役亦未嘗橫索一錢。
3、①為真實、全面地了解情況,不辭勞苦、事必躬親。②廉潔奉公、造福百姓。(意近即可)
4、蓋地有高低,流有緩急,潴有淺深,勢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詢不窮其致。
5、治水之法,既不可執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輕信人言。
《治水必躬親》閱讀題目(二)17.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2分)
(1)既不可執一( ) (2)昔海忠介治河( )
18.翻譯下列句子。(4分)
(1)親給錢糧,不扣一厘,而隨官人役亦未嘗橫索一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好逸而惡勞,計利而忘義,遠嫌而避怨,則事不舉而水利不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以海瑞治水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這是怎樣證明論點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論證過程就是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課文中舉海瑞治水為例來證明治水必躬親。你能舉出其它事例來證明作者的觀點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水必躬親》閱讀答案(二)17、(1)固執一端,不會變通(2)從前(2分)
18(1)親自發放錢糧,不克扣一毫一厘,隨行的人員也不曾強行搜刮一分一厘。
(2)如果貪圖安逸而害怕辛勞,計較私利忘記公益,只想遠遠躲開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修不好了。(4分)
19.文章以海瑞治水來證明論點:先從正面講海瑞治水不但躬親,而且清正廉潔。接著從反面說,用假設論證來說明不躬親不清廉帶來的后果是治不成水,正反形成對比。(4分)
20.人定勝天大禹治水(傳說) 孫叔敖、西門豹(春秋戰國)李冰父子(秦) 郭守敬(元)(寫一個即可)(2分)
《治水必躬親》閱讀譯文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執不知變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隨意相信別人的話。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淺,河流的形勢有彎有直,不經過觀察和測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實情況,不經過訪問,征求意見就不能徹底摸清情況,因此必須親自登山涉水,親自辛勞,不怕吃苦。
從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時候,輕裝便服,冒著風雨,在荒村亂流中間來來往往,親自發給民工錢糧,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隨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橫索一文錢財。必須像這樣,才能做成事情。如果貪圖安逸,害怕辛勞,計較私利,忘記公益,只想遠遠地躲開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辦不好了。
治水必躬親 篇4
教學目標:1.讀準字音和停頓,通過注解理解文章大意。2.掌握文中實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了解一些固定的文言句式。3.學習本文通過事實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4.認識海瑞這一人物形象。教學步驟:一、導入:中國歷來就是一個多水害的國家,也正因此,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一些治水的佳話,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因地制宜,終將水患治服。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人——海瑞。同學們了解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嗎?(體恤民情,嚴懲貪官污吏,被稱為“海青天”。)可同學們知道他在治水上也頗有成就嗎?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停頓。1.老師范讀。2.聽讀要求:聽準讀音和停頓。3.找個別同學朗讀,其他同學幫助糾正讀音和停頓。4.兩個一組朗讀,繼續糾正讀音和停頓。三、借助注解,疏通文意。1.兩個同學一組,對照注解和自己的理解疏通文意,互相糾正,疏通不了的,記錄下來,準備質疑。2.質疑,大家討論解決。3.找學生口頭疏通,其他同學幫助糾正。四、再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1.請在文中畫出表示中心論點的語句。(用文中原話回答)2.若治水不躬親,會帶來什么后果?為什么?(用文中原話回答)3.文章兩段文字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五、探究拓展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難道只有治水才要躬親嗎?請寫一篇短文論證一下干什么還要躬親?六、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朗誦可望而不可課文,能夠背誦下來。課后學習:1.背誦課文。2.書面翻譯全文,繼續整理文言字詞。
治水必躬親 篇5
第一部分:
1.解釋下面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5分)
(1)不可執一,泥于掌故(泥: )
(2)流有緩急,潴有淺深(潴: )
(3)非咨詢不窮其致(窮: )
(4)布袍緩帶(緩帶: )
(5)必如是而后事可舉(如是: )
2.用現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隨官人役亦未嘗橫索一錢。
(2)必如是而后世可舉也。
(3)如好逸而惡勞,計利而忘義,遠嫌而避怨,則事不舉而水利不興矣。
3.辨別下邊各組句子中多義詞的意思。(4分)
①情:非相度不得其情( ) 以情動人( )
②致:非咨詢不窮其致( ) 錯落有致( )
③躬:是以必得躬歷山川( ) 鞠躬盡瘁( )
④舉:必如是而后事可舉也( ) 舉世聞名( )
4.海瑞當年是如何治河的?請用課原話回答。(3分)
5.填空。(3分)
《治水必躬親》選自《 》,作者 , 代江蘇金匱人。文章論述了 的道理,并以明代有名的清官 為例,說明治水不但要 ,而且要 。
6.下面句子朗讀節奏停頓不正確的是( )(3分)
a.治水/必躬親 b.泥于/掌故
c.昔/海/忠介治河 d.而隨官人役/未嘗/橫索一錢
7.海瑞是一個廉潔奉公的清官,也是一個身體力行、操勞奔忙、造福百姓的實干家。下面這些句子,分別表現了海瑞哪些方面的品質?(4分)
①布袍緩帶,冒雨沖風,往來于荒村野水之間……
②親給錢糧,不扣一厘……
讀選文,回答問題:
治水之法,既不可執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輕信人言。蓋地有高低,流有緩急,潴有淺深,勢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詢不窮其致,是以必得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8.給下邊的字詞注音。(2分)
潴( ) 躬( ) 胼( ) 胝( )
9.解釋下邊的詞語。(4分)
(1)執一:
(2)掌故:
(3)相度:
(4)咨詢:
10.翻譯下邊的句子。(4分)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詢不窮其致
(2)是以必得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11.為什么說治水“必得躬歷山川,親勞胼胝”?用課文原句回答。(3分)
12.治水要防止哪些現象?用課文原句回答。(3分)
第二部分: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13、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意思:(4分)
⑴子無敢食我也。(無: )
⑵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逆: )
⑶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遂: )
⑷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畏: )
14、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選擇正確的解釋:(4分)
⑴虎求百獸而食之( )
a、要求,請求 b、尋求,尋找 c、幫助 d、需求,需要
⑵虎以為然( )
a、正確,對 b、這樣 c、然而 d、然后
15、為下列句子中的“之”選擇正確的解釋,將字母填入括號內。(3分)
a、它們,代百獸 b、它,代老虎 c、它,代狐貍 d、它們,代老虎和狐貍
⑴虎求百獸而食之( )
⑵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 )
⑶獸見之皆走( )
16、選擇對下列語句翻譯正確的項。(4分)
⑴天帝使我長百獸( )
a、上天任命我做百獸的王。 b、天帝讓我比百獸長壽。
c、老天爺讓我比百獸年長。 d、上天派我帶領著百獸。
⑵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
a、看看百獸見到我的表現敢不走開嗎? b、看看百獸和我不離開嗎?
c、看看百獸看見我敢不逃跑嗎? d、看看百獸見到我是不是離開?
17、從寓言中可提煉出一個成語,作為這篇短文的標題。(3分)
18、分析句子中詞語的古今詞義。(4分)
⑴子無敢食我也。子:古義 今義
⑵獸見之皆走。走:古義 今義
19、寫出這則寓言的寓意。(4分)
20、片斷寫作練習:(30分)
海瑞是我國著名的清官,你還知道我國有哪些為官清廉的人,請敘述關于他(她)的一件事,注意記敘的要素要交待清楚。
1、(1)泥:拘泥(2)潴:水停聚的地方(3)窮:追究到底(4)緩帶:寬束衣帶(5)如是:像這樣 2.(1)隨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橫行勒索一文錢財。(2)必須像這樣,以后才能做成事情。(3)如果貪圖安逸,害怕辛勞,計較私利,忘記公益,只想遠遠的躲開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辦不好了。 3、①真實情況;情感②事理;情趣③親自;身體④成功;全 4.海忠介治河,布袍緩帶,冒雨沖風,往來于荒村野水之間,親給錢糧,不扣一厘,而隨官人役亦未嘗橫索一錢。 5.履園叢話;錢泳;清;治水必躬親;海瑞;躬親;清廉 6.c 7.①為真實、全面地了解情況,不辭勞苦、事必躬親。②廉潔奉公、造福百姓。(意近即可) 8.略 9.(1)固執一端,不知變通。(2)古代的典章、制度。(3)觀察和測量。(4)訪問,征求意見。 10.(1)不經過觀察和測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實情況,不經過訪問、征求意見就不能徹底摸清情況。(2)因此必須親自登山涉水,親自辛勞,不怕吃苦。 11.蓋地有高低,流有緩急,潴有淺深,勢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詢不窮其致。 12.治水之法,既不可執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輕信人言。 13.⑴不⑵違背⑶于是,就⑷害怕 14、⑴b⑵a 15、⑴a⑵c⑶d 16、⑴a⑵c 17、狐假虎威 18、⑴第二人稱,您;兒子⑵跑;行走 19、這篇短文諷刺了那些假借別人權威,招搖撞騙的人,也說明做事如果不加分析,往往會被假象所迷惑。 20、略
治水必躬親 篇6
1.《治水必躬親》選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2.解釋下列加粗字。(1)泥于掌故 (2)窮其致(3)后事可舉 (4)躬歷山川3.文中是如何強調治水必須觀察、測量和廣泛征求意見的重要性的?(要扣住相關句子回答。)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①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州徐庶無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②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生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手?”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③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注釋:①比于:與……相比。②先主:劉備。③屈致:委屈他枉駕來見。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1)亮躬耕隴畝_____________(2)將軍宜枉駕顧之_________(3)先主器之_______________(4)時人莫之許也___________5.從“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中,可以看出先主具有怎樣的品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抓住兩人的不同身份和“先主”三顧茅廬的事情去品析。)6.寫出選段中所包含的一個成語,然后寫出兩個與三國有關的成語或俗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履園叢話》 清朝 錢泳2.(1)拘泥 (2)事理 (3)成功 (4)親自3.用“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詢不窮其致”兩個雙重否定句,強調治水必須觀察、測量和廣泛征求意見的重要性。4.(1)親自 (2)拜訪 (3)他、徐庶 (4)它、指諸葛亮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這件事。5.禮賢下士 求賢若渴6.三顧茅廬 樂不思蜀 單刀赴會 大意失荊州 賠了夫人又折兵等等。
治水必躬親 篇7
[教學目標 ]
1、學習本文通過正反對比論述觀點。
2、認識海瑞這一人物形象。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文言大意。
2、難點:論證方法的運用。
[教學時數] 一教時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錢泳,清代江蘇金匱人。工詩,善書畫,著有《履園叢話》《履園譚詩》等。
2、海瑞簡介
海瑞,明廣東瓊山人。明代嘉靖舉人。曾上疏批評世宗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等事,被逮入獄。世宗死后獲釋。力主嚴懲貪污,病逝于任上。謚忠介。著有《海瑞集》。
二、朗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停頓。
三、疏通文意
弄清主要詞語意思。
執一:固執一端,不知變通。 泥于掌故: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
妄意:隨意。 相度:觀察和測量。 咨詢:訪問,征求意見。
窮其致:徹底摸清情況。 窮:追究到底。 致:事理。
躬歷山川:親自登山涉水。 胼胝:手腳因勞動而磨成的繭子。
布袍緩帶:指輕便服裝。 緩帶:寬束衣帶。
遠嫌而避怨:遠遠躲開嫌疑,避免抱怨。
參考譯文: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執不知變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隨意相信別人的話。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淺,河流的形勢有彎有直,不經過觀察和測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實情況,不經過訪問,征求意見就不能徹底摸清情況,因此必須親自登山涉水,親自辛勞,不怕吃苦。
從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時候,輕裝便服,冒著風雨,在荒村亂流中間來來往往,親自發給民工錢糧,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隨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橫索一文錢財。必須像這樣,才能做成事情。如果貪圖安逸,害怕辛勞,計較私利,忘記公益,只想遠遠地躲開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辦不好了。
四、理解內容
第一段,論述治水必躬親的原因。
第二段,以海瑞為例,說明治水落石出但要躬親,而且要清廉。這段先從正面說海瑞治水不但躬親,而且清廉。后從反面說,如果海瑞不吃苦,想謀利,怕得罪人,那么水利肯定辦不好。
五、探究
家喻戶曉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樣一個形象?讀了課文之后,你對這個人物有哪些新的認識。
明確:海瑞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是個清官,他為民請命,清廉公正,力主反貪,剛正不阿等等。課文中寫他躬親治水,不畏艱辛,為民著想,清正廉潔。
五、小結
課文論述躬親是治水的必要條件,強調親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過正反對比深刻地指出治水與利和義之間的關系。道理簡明,論據確鑿,令人信服。
六、布置作業
作者郵箱:
治水必躬親 篇8
[基礎積累]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
和睦( ) 清xī( ) 閑情yì( )致 搖yè( )
懦( )弱 膽怯( ) 毛骨sǒng( )然 凄清( )
2、下列詞語中共有四個錯別字,找出來加以訂正
魯殿靈光 口珠筆伐 和睦相處 林林總總 好益惡勞
十年浩劫 依稀可辯 等閑視之 月白風清 蜿蜒屈折
誤
正
3、下列句子的標點符號無誤的一句是( )
a.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這一個十字架,只有我自己來背了?奈何,奈何!
b.在茫茫人世中,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市,哪里有閑心來關懷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c.這一條路在燕園中是極為幽靜的地方。學生們稱之為“后湖”,他們很少到這里來的。
d.記得在50年代,我在故宮的一個城樓上,參觀過一個有關“紅樓夢”的展覽。
4、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泥于掌故( )(2)非咨詢不窮其致 ( )
(3)勢有曲直( )(4)是以必得躬歷山川 ( )
(5)不可執一( )(6)必如是而后事可舉也 ( )
(7)冒雨沖風( ) (8)則事不舉而水利不興矣( )
5、請你寫出被廣告篡改了的成語
①藍天碧水,樂在池中( )②回香酒樓,食全食美( )
③獸王皮衣,穿流不息( )④天嘗地酒,貴州茅臺( )
⑤通靈鉆戒,一戴風流( )⑥林海摩托,騎樂無窮( )
6、說說下面這幅漫畫的含義
7、運用下面詞語組成一段話,要求句意銜接,中心明確,詞語順序不拘,字數在80字以內。
瀟灑 別出心裁 魅力
[語段閱讀]
(一)
但是,這也不行。眼睛雖閉,但耳朵是關不住的。我隱隱約約聽到古藤的哭泣聲,細如蚊蠅,卻依稀可辨。它在控訴無端被人殺害。它在這里已經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樹一向和睦相處。它雖閱盡人間滄桑,卻從無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焉知一旦毀于愚氓之手。它感到萬分委屈,又投訴無門。它的靈魂死守在這里。每到月白風清之夜,它會走出來顯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頭的群樹,池中的荷花是對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約束,寸步難行,只能無言相對。在茫茫人世中,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市,哪里有閑心來關懷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世界上像我這樣沒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聲恐怕只有我一個能聽到。在浩茫無際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總總的植物中,燕園的這一棵古藤,實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任何人關心它的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偏偏出了我這樣一個人,偏偏讓我住到這個地方,偏偏讓我走這一條幽徑,偏偏又發生了這樣一個小小的悲劇;所有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壓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這一個十字架,只有我自己來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地背下去。
1.第一段中與“隱隱約約”照應的句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寫古藤的哭泣,其實寫出的是什么?畫線的句子采用了什么寫法?寫“群樹”、“荷花”、“人們”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三個“決不會”,四個“偏偏”,抒情委婉而淋漓盡致。說說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說說“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地背下去。”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幾段文字中運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請舉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對于一棵古藤的命運,作者卻如此感慨,你認為有無必要,請聯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治水之法,既不可執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輕信人言。蓋地有高低,流有緩急,潴有淺深,勢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詢不窮其致,是以必得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緩帶,冒雨沖風,往來于荒村野水之間,親給錢糧,不扣一厘,而隨官人役亦未嘗橫索一錢。必如是而后事可舉也。如好逸而惡勞,計利而忘義,遠嫌而避怨,別事不舉而水利不興矣。
1.文中“海忠介”即_______,是_______(朝代)曾罵過皇帝的清官。現代著名歷史學家、雜文家_______曾寫過一部關于他的歷史劇《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詢不窮其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必得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就治水問題作者講了兩個方面,請用文中的語句回答這兩個方面的結果,并用自己的話概括造成這兩種結果的原因分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這段文字中表明的觀點是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項是( )
a.第一段中的“蓋”字是句首發語詞,表明下文要就自己的觀點發表議論。
b.第二段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治水,一實一虛,對比分明,很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
c.作者開篇就提出中心論點,第一段講道理,第二段側重擺事實,講道理與擺事實相結合很好地論證了中心論點。
d.第一段中“地有高低,流有緩急,潴有淺深,勢有曲直”構成排比,很有氣勢;“是以”一句是對上文的總結,并運用了對偶的句式。
(三)
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側階。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與饑寒。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雨雪三日( )(2)雨雪三日而不霽( )
(3)晏子入見,立有間( )(4)逸而知人之勞( )
(5)公披狐白之裘( )(6)乃令出裘發粟與饑寒( )
2.下列句子與“雨雪三日而不霽”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b.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
c.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d.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景公覺得“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段文字中晏子勸諫君王的方式是( )
a.犯顏直諫,言君王當與民同饑寒。b.慷慨陳詞,分析治國成敗的關鍵。
c.再三反問,令君王自悟其過失。d.相機啟發,并以仁君來期勉君王。
5.讀了本文后,你認為景公是一個怎樣的君王?
(四)
蟋蟀之歌
[西班牙]希梅內斯
晚間散步的時候,柏拉特羅和我都非常熟識蟋蟀的歌聲。
蟋蟀在黃昏時的第一支歌是猶疑、低沉而粗糙的。他轉調了,他向自己學習,跟著,一點一點地升到正確的音高上去,仿佛在尋找切合那個時空的和諧——忽然間,當透明的天空中星星都出來的時候,他的歌聲便獲得了一種旋律式的甜蜜,像隨意搖蕩的鐘聲。
清新的紫色的涼風來了又走了,夜的花朵在盡情開放,在天地交會的藍色田野上,一種圣潔的精華正飄過平原。蟋蟀的歌愈唱愈開心,響徹整個村野,像影子的聲音。他再也不猶疑,再也不沉默了,就像把自己流淌出來一樣,每一個音符都是另一個的雙生兄弟,有一種黑水晶似的血緣關系。
時光安詳地度過,世界上沒有戰爭,工人酣睡著,遠處天空的景象到達了他的夢境。在爬山虎叢中,*著墻邊也許有狂戀著的情人,眼神與眼神正互相交融。小塊地上盛開的豆花,向城鎮吹送著輕柔的芬芳的消息,這種消息,仿佛來自一個無拘無束、心靈開放而感情微妙的青春期少年;青青的麥子,擺動在月光中,迎風而嘆息,在早晨兩點、三點、四點的時刻,蟋蟀的歌聲一度唱得那樣悠長,現在卻消逝了。
又唱起來了!啊,那清晨的蟋蟀之歌!我和柏拉特羅冷得發抖,正沿著那條露水凝霜的小徑回家睡覺。月正落,紅而瞌睡。現在,那歌聲正為月色而步履浮蕩,為星輝而沉醉欲睡,浪漫、神秘而豐盛。然后是那一大片令人沮喪的云,鑲著悲哀的紫藍色的邊,緩緩地把白天從海面上拉下來。
1. 這篇散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全文的基調是什么?
2.蟋蟀的歌聲是否在變化?是怎樣變化的?請將前后變化一一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哪段文字描述故鄉的靜謐夜晚的情景?(請用原文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采取動靜結合的寫法,以動寫靜,以靜襯動,你能列舉例子來說明嗎?并指出這種寫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1)忽然間,當透明的天空中星星都出來的時候,他的歌聲便獲得了一種旋律式的甜蜜,像隨意搖蕩的鐘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塊地上盛開的豆花,向城鎮吹送著輕柔的芬芳的消息,這種消息,仿佛來自一個無拘無束、心靈開放而感情微妙的青春期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讀了此文后,請你和《幽徑悲劇》等本單元的文章聯系起來,說說你對“人和自然和諧相處”這個問題有什么新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語文百草園]
書屋趣話
古今不少文人學者喜歡給自己的書屋(又稱書齋)命名,以表明志向,寄托情懷,或自警自勉。這些饒有情趣的室名,給人以有益的啟示。
陋室 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居室兼書房名。詩人曾專門寫了篇膾炙人口的《陋室銘》,以描繪自己書齋的簡陋,表現自己高潔的志行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老學庵 這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晚年的書屋名稱。此名表達了詩人活到老,學到老,生命不息,學而不止的精神。
七錄齋 明朝著名文學家張溥,年幼時酷愛讀書,凡是所讀的書必定親手抄寫,誦讀數遍后燒掉,然后再抄,再讀,再燒,這樣反復六七次,因此他給自己的書房取名“七錄齋”。
聊齋 相傳,清初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常設煙、茶在路邊,過路人只須到此講講故事、傳聞,或聊聊天,便可免費享用。一旦聽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齡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書屋名為“聊齋”。
瓶水齋 清代詩人舒位的詩作很有成就,可他非常謙遜,把自己的知識和創作成就比作大海中的一瓶水,所以命名自己的書齋為“瓶水齋”。
北望齋 著名作家張恨水,在抗日戰爭中欣聞平型關大捷,看到了中國反侵略的希望,命屋名為“北望齋”,寄托他對中國共產黨的希望和對故鄉的懷念。
夢草齋 上海作家謝冰心在學生時代,讀了許多中國古典名著,對愛打抱不平、落草為王的“綠林好漢”十分敬慕,于是她把自己的書屋起名為“夢草齋”。
四步齋 上海作家趙麗宏1988年喜得新居,書房只有四步之長,卻也自得其樂,因而命名為“四步齋”。
積微居 語言學家楊樹達曾說:“小是大的基礎,大是小的發展;多是少的結果,少是多的積蓄。學問是一點一滴積累而來的。”因此,他給書屋取名為“積微居”。
馬虎居 社會學家鄧偉志的居室取名為“馬虎居”,其一是他的生肖是馬,妻屬虎;其二是他提倡生活上簡單、馬虎一點。
泥土巢 擅長農村題材的著名作家浩然,給自己在河北三河縣居住的農家小院取名為“泥土巢”,表明了他長期扎根農村的決心和對農村的熱愛。
靜虛村 這是作家賈平凹的居室名。他說:“我剛從山里搬到西安時,住城北新村,地方雖小,卻很安靜,我就取名‘靜虛村’。靜是心靜,虛是心寬,包容大。”
參考答案:
[基礎積累]
1、略 2、依稀可辨 口誅筆伐 蜿蜒曲折 好逸惡勞 3、c 4、(1)拘泥 (2)追究到底 (3)河流的形勢 (4)因此(5)固執,堅持某種主張 (6)代詞,這樣(7)迎著,頂著 (8)成功,辦成 5、①樂在其中 ②十全十美 ③川流不息④天長地久 ⑤一代風流 ⑥其樂無窮 6、人類肆意捕食青蛙,使它們躲在井底不敢出來。呼吁人們要保護青蛙,愛護我們的生存環境。7、此題答案不惟一。如①燕子是一種穿黑衣裳的瀟灑的鳥,它用那精確的剪刀,為我們別出心裁地剪出了一個春天,讓春天在我們面前展示了無盡的魅力。哦,燕子!②擯棄心中無價值的秘密,這也許才是真正的瀟灑。拋開它,別出心裁地創造生活,展現自己的魅力吧!
[語段閱讀]
(一)1.“細如蚊蠅,卻依稀可辨。” 2.其實寫的是作者內心對古藤被砍的獨特感受,運用了襯托對比的寫法,用“群樹”、“荷花”對古藤的深表同情襯托“我”的感受,用人們漠視古藤反襯“我”的感受。3.抒發了作者對無端毀壞自然毀滅生命的行徑的痛恨,也是對自己這種感情缺少共鳴的“友聲”的一種無奈的哀嘆。4.此句篇末點題,表明作者要永遠堅持對自然、對生命的關注和熱愛。 5.擬人:“它感到萬分委屈,又投訴無門。”“我穩隱約約聽到古藤的哭泣聲,細如蚊蠅,卻依稀可辨。它在控訴無端被人殺害。”反復:“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排比:“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任何人關心它的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偏偏出了我這樣一個人,偏偏讓我住到這個地方,偏偏讓我走這一條幽徑,偏偏又發生了這樣一個小小的悲劇。”比喻:“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地背下去。”對偶:“爭名于朝,爭利于市。” 6.略
(二)1.海瑞 明朝 吳晗《海瑞罷官》2.(1)不觀察、測量就不能知道它的真實情況,不訪問、征求意見就不能徹底摸清它的情況。(2)所以一定要親自登山涉水,不畏辛勞,深入實際。3.必如是而后事可舉也。則事不舉而水利不興矣。“舉”是因為海瑞能深入實際不畏艱辛,清廉治水。“不舉”是因為好逸惡勞,貪財求利,不聽取正確的意見。4.治水必躬親。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了解實情,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5.c
(三)1.(1)下 (2)放晴 (3)一會兒(4)安閑 (5)獸皮大衣 (6)給予2.a 3.“披狐白之裘”,非天不寒,而是保暖好。景公只從自身的感覺出發看問題。4.d 5.只顧自己享受生活,不體恤天下百姓,有些糊涂;啟而能發,及時省悟,知錯能改,不算昏庸。
(四)1.是按著時間的推移順序寫的,如“晚間”——“黃昏”——“早晨兩點、三點、四點的時刻”——“清晨”——“月正落”等。全文的基調是平和、寧靜、甜美。
2.變化。歌聲從“猶疑、低沉而粗糙的”(黃昏)→ “升到正確的音高上去”(夜漸深了)→“旋律式的甜蜜”,“像隨意搖蕩的鐘聲”→“蟋蟀的歌愈唱愈開心,響徹整個村野……再也不猶疑,再也不沉默了”(夜更深了)→停止歌唱(夜正深)→ “又唱起來了”(清晨)
3.“時光安詳地度過”,“世界上沒有戰爭,工人酣睡著”,“在爬山虎叢中,*著墻邊……青春期少年”,“青春的麥子……迎風而嘆息”等。
4.如寫黃昏時,蟋蟀的歌聲是“猶疑、低沉而粗糙的”,因為,黃昏時的田野還不安靜,蟋蟀是猶疑的,歌聲也顯得不那么開心;夜深了,蟋蟀便“愈唱愈開心”,歌聲“響徹整個村野”,顯出故鄉的靜謐,這就是動靜結合,以動寫靜,以靜襯動之處,表現了故鄉夜晚的寧靜、平和。
5.(1)擬人和比喻,生動地寫出了歌聲的優美、動聽。(2)擬人寫出了故鄉的莊稼在靜夜中詩意地生長著。 6.略
治水必躬親 篇9
一、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潴有淺深( ) 非相度不得其情( )( )躬歷山川( ) 非咨詢不窮其致( )( )好逸而惡勞( ) 親勞胼胝( )( ) 遠嫌而避怨( ) 布袍緩帶( )二、根據下列詞語中加粗字各寫一個成語(1)泥于掌故( )(2)躬歷山川( )(3)好逸而惡勞( )(4)計利而忘義( )三、解釋下列加粗的詞(1)泥于掌故( ) (2)非咨詢不窮其致( )(3)勢有曲直( ) (4)是以必得躬歷山川( )(5)不可執一( ) (6)必如是而后事可舉也( )(7)冒雨沖風( ) (8)則事不舉而水利不興矣( )四、與“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往來于荒村野水之間 b.送孟浩然之廣陵c.攜余往,主人處處款之 d.治水之法,既不可執一五、閱讀下列選段,完成文后各題 (一) 治水之法,既不可執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輕信人言。蓋地有高低,流有緩急,潴有淺深,勢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詢不窮其致,是以必得躬歷山川,親勞胼胝。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緩帶,冒雨沖風,往來于荒村野水之間,親給錢糧,不扣一厘,而隨官人役亦未嘗橫索一錢。必如是而后事可舉也。如好逸而惡勞,計利而忘義,遠嫌而避怨,則事不舉而水利不興矣。1.文中“海忠介”即________,是________(朝代)曾罵過皇帝的清官。現代著名歷史學家、雜文家________曾寫過一部關于他的歷史劇《________》。2.翻譯下列句子。(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詢不窮其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以必得躬歷山川,親勞胼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親給錢糧,不扣一厘,而隨官人役亦未嘗橫索一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就治水問題作者講了兩個方面,請用文中的語句回答這兩個方面的結果,并用自己的話概括造成這兩種結果的原因分別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在這段文字中表明的觀點是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項是( )a.第一段中的“蓋”字是句首發語詞,表明下文要就自己的觀點發表議論。b.第二段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治水,一實一虛,對比分明,很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c.作者開篇就提出中心論點,第一段講道理,第二段側重擺事實,講道理與擺事實相結合很好地論證了中心論點。d.第一段中“地有高低,流有緩急,潴有淺深,勢有曲直”構成排比,很有氣勢;“是以”一句是對上文的總結,并運用了對偶的句式。 (二) 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側階。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與饑寒。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1)雨雪三日( ) (2)雨雪三日而不霽( )(3)晏子入見,立有間( ) (4)逸而知人之勞( )(5)公披狐白之裘( ) (6)乃令出裘發粟與饑寒( )2.下列句子與“雨雪三日而不霽”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b.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c.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d.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景公覺得“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事中,景公的笑帶有怎樣的意味?正確的一項是( )a.欣賞晏子的幽默言談。b.尷尬地發現自己的失言。c.對自己不知黎民之苦覺得愧疚。d.對自己身強體健頗為自豪。5.這段文字中晏子勸諫君王的方式是( )a.犯顏直諫,言君王當與民同饑寒。b.慷慨陳詞,分析治國成敗的關鍵。c.再三反問,令君王自悟其過失。d.相機啟發,并以仁君來期勉君王。6.讀了本文后,你認為景公是一個怎樣的君王?(僅就上文內容作簡單的評價)【參考答案】一、zhū xiàng duó gōng zī xún yì pián zhī xián páo二、(1)泥古不化(2)鞠躬盡瘁(3)好逸惡勞(4)見利忘義三、(1)拘泥(2)追究到底(3)河流的形勢(4)因此(5)固執,堅持某種主張(6)代詞,這樣(7)迎著,頂著(8)成功,辦成四、c五、(一)1.海瑞 明朝 吳晗《海瑞罷官》2.(1)不觀察、測量就不能知道它的真實情況,不訪問、征求意見就不能徹底摸清它的情況。(2)所以一定要親自登山涉水,不畏辛勞,深入實際。(3)親自發放錢糧,不克扣一毫一厘,隨行的人員也不曾強行搜刮一分一厘。3.必如是而后事可舉也。則事不舉而水利不興矣。“舉”是因為海瑞能深入實際不畏艱辛,清廉治水。“不舉”是因為好逸惡勞,貪財求利,不聽取正確的意見。4.治水必躬親。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了解實情,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5.c(二)1.(1)下(2)放晴(3)一會兒(4)安閑(5)獸皮大衣(6)給予2.a 3.“披狐白之裘”,非天不寒,而是保暖好。景公只從自身的感覺出發看問題。4.c 5.d 6.只顧自己享受生活,不體恤天下百姓,很糊涂;啟而能發,及時省悟,知錯能改,不算昏庸。
治水必躬親 篇10
基礎題
1.給下列字注音。(4分)
潴( ) 胼( ) 胝( ) 逸( )
2.辨字組詞。(4分)
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6分)
(1)治水之法,既不可執一( )
(2)亦不可妄意輕信人言( )
(3)潴有淺深,勢有曲直( )
(4)非相度不得其情( )
(5)非咨詢不窮其致( )
(6)而隨官人役亦未免嘗橫索一錢( )
4.翻譯下列句子。(9分)
(1)是以必得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2)蓋地有高低,流有緩急。
(3)必如是而后事可舉也。
5.下面句中加粗詞語運用不準確的一項是。(4分)
( )
a.寥寥數語,卻一針見血地點出了我學畫中的不足之處,使我茅塞頓開。
b.實行生產責任制以后,大家都要求技術員去指導,所以技術員身價百倍。
c.趙亮真是別有用心,辦的手抄報內容和形式都與眾不同,令人叫絕。
d.我又抬頭看那碧藍的天空,看那青青的山和那玉帶般的長城,頓覺心曠神怡。
6.加粗詞的詞義相同的一項是(4分)。
( )
a.
b.
c.
d.
7.根據表達需要,填入橫線上最恰當的一句是(4分)
沙暴像魔鬼,它無情地摧毀前進路上的所有東西;但它又是一個獨具匠心的“雕塑家”,________這令人驚嘆不已。
( )
a.一些巖石和地面常被沙暴雕琢成各種各樣的“藝術”形態。
b.各種各樣的“藝術”形態的巖石和地面是被沙暴雕琢成的。
c.常把一些巖石和地面雕琢成各種各樣的“藝術”形態。
d.常把一些巖石和地面雕琢成各種各樣的“藝術”形態的是沙暴。
8.下面句子語氣最輕的一項是(4分)
( )
a.克服困難也是一種享受。
b.克服困難不能不說是一種享受。
c.克服困難不也是一種享受嗎?
d.克服困難難道不是一種享受嗎?
9.請從下面六個詞語中至少選擇四個作為關鍵詞語寫一段話,敘述、描寫、議論或抒情均可,所選詞語出現順序不限,100個字以內。(7分)
詞語:翱翔 魅力 廢寢忘食 問津 別出心裁 開墾
10.閱讀語段,完成后面的題目。(14分)
治水之法,既不可執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輕信人言。蓋地有高低,流有緩急,潴有淺深,勢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詢不窮其致,是以必得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緩帶,冒雨沖風,往來于荒村野水之間,親給錢糧,不扣一厘,而隨官人役亦未嘗橫索一錢。必如是而后事可舉也。如好逸而惡勞,計利而忘義,遠嫌而避怨,則事不舉而水利不興矣。
(1)請各用一句話概括兩段內容。
第一段:
第二段:
(2)課文的第二段為了說明問題,運用了什么方法?說明了什么問題?
(3)海瑞治水不但躬親,而且清廉,古代像海瑞一樣清廉的官吏還有很多,請再舉出一例,概括敘述這個人的主要事跡,100字左右。
綜合題
1.請聯系課文說說治水的必要條件是什么?為什么?
2.請聯系課文內容,談談你對課文論述特色的理解。
參考答案
基礎題
1.zhū pián zhī yì 2.緩和、支援 詢問、徇私 嫌棄、道歉 治理、冶金3.(1)固執一端,不知變通(2)隨意(3)河流的形勢(4)真實情況(5)事理(6)橫行勒索 4.(1)因此必須親自登山涉水,親自辛勞,不怕吃苦(2)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3)必須像這樣,以后才能做成事情 5.c(“別有用心”是貶義詞,不能用于稱贊別人,應改為“別出心裁”。)6.d(a第一個“狡猾”是貶義詞褒用,而第二個是貶義詞;b第一個“線索”是指探求問題的途徑,第二個是指事物發展的脈絡;c第一個“光景”是時間,后一個是指年齡。)7.d(其他語句前后不連貫。)8.a (b是雙重否定表肯定,c、d是反意疑問句,語氣都比a強烈,a是一般陳述句,語氣最輕。)9.選用其中的四個以上的詞語寫一段話,保證所寫的話表意清楚,語言流暢,內容積極向上。 10.(1)第一段:論述治水必躬親的原因。第二段:以海瑞為例,說明治水不但要躬親,而且要清廉。(2)運用正反對比的方法,深刻地指出治水與利和義之間的關系。(3)表述清楚即可。
綜合題
1.治水的必要條件是躬親、廉潔。能答出要點,并能正確說明原因,表意清楚,等第是優;能答出要點,并能正確原因,表意不夠準確,等第是良;能答出要點,但不能正確分析原因,等第是中;沒有答出要點,或答出其中一點,但不能正確分析原因,等第是下。
2.課文論述躬親是治水的必要條件,強調親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過正反對比指出治水與利和義的關系。道理簡明,論據確鑿,令人信服。能答出要點,并能正確說明原因,表意清楚,等第是優;能答出要點,并能正確原因,表意不夠準確,等第是良;能答出要點,但不能正確分析原因,等第是中;沒有答出要點,或答出其中一點,但不能正確分析原因,等第是下。
治水必躬親 篇11
一、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理解文中所講述的道理。
2.理解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積累文言詞匯。
3.學習文中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二、學習重點、難點:
1.掌握文中的常用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了解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三、教學設想:
本文是文言文,當以誦讀為主,加強學生的文言語感,養成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習慣,因此在課堂上應重視文章的誦讀和習慣的養成,重視文言詞匯的積累。其次,文章短小精悍,脈絡清晰,正反對比論證方法運用鮮明,因此,通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了解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學生容易接受。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因地制宜,終將水患制服,被后世傳為佳話。
清官海瑞,他體恤民情,嚴懲貪官污吏,與包公齊名,被稱為“海青天”。可我們同學知道嗎?他在治水上也頗有成就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海瑞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親》(板書),看看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二)整體感知課文:
朗讀課文(自主學習與合作) 自由讀,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讀,掃除文字障礙。
同桌之間互讀互聽,指出并糾正錯誤。
指名朗讀并及時評價
集體朗讀。
理解課文 (培養學生養成“三看一查”的習慣)
自主學習 引導學生對照注釋認真閱讀課文(看課文,看注釋)
試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有疑問的字詞查找工具書(查工具書)
看課后的探究與練習,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合作交流 小組交流:將自學得到的成果在小組內加以展示。(小組互譯、互評、互議,最大程度上理解課文。)
全班交流:組織學生翻譯課文,學生評議,教師作適當的補充與歸納。
師生相互質疑,加深理解。
(三)研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正反對比論證)
1. 請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完成下列問題:(投影顯示)
(1) 請在文中劃出表示中心論點的語句。
(2) 若治水不躬親將帶來怎樣的后果?為什么?(請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 文章以海瑞治水為例說明了什么道理?它是怎樣證明觀點的?
2.學生思考討論,教師作適當補充。(完成板書)
課文第一段:文章開頭一句,用兩個“不可”,從反面強調治水不可固執一端;接著用“蓋”領起下文,解釋不可固執一端的原因,并用兩個“非┅┅不┅┅”雙重否定句式,強調治水必須觀察、測量和廣泛征求意見的重要性;然后用“是以”一句,得出結論,提出論點。
課文第二段:這一段先正面講海瑞治水不但躬親,而且清廉;接著從反面說,用假設論證的方法來說明不躬親,不清廉帶來的后果是治水不成。
(四)加強鞏固:
1. 反復誦讀課文,爭取當堂成誦。
2. 完成“探究·練習”中的習題二。
(五)課后作業 :
1.課后查閱有關海瑞的文章,進一步了解海瑞其人其事。
2.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難道只有治水才要躬親嗎?請談談你的感受。
(六)板書設計 :
海瑞治水躬親,清廉 (正面)
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不躬親,不親廉,則治水不成 (反面)
正反對比論證
(提出論點) (擺事實,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