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胸懷天下
(3)民族靈魂養育著當代少年。小時候,我們就懂得了孝敬父母、誠實友愛;上學了,我們學會尊敬師長,知書達理;長大了,我們開始體會憂國憂民、精忠報國。從長輩身上,我們看到了什么是勤勞簡樸、仁義忠厚;在歷史故事中,我們熟知了大禹、孔子、岳飛、文天祥……民族文化就這樣養育了一代代中華兒女,也把我們造就成浸染著華夏氣質的中國少年。
6.怎樣傳承文化?
(1)在急劇變化的當今世界,每個民族對自己的優秀文化傳統更加珍惜。回溯我們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明源頭,數千年歷史的每一頁都展現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2)傳承民族文化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職責和神圣使命,培養民族文化素養是青少年的必修課。課堂學習、課外閱讀、藝術欣賞、社會調查、參觀古跡、訪問民俗……了解和感悟民族文化的方式多種多樣,增強民族文化素養要靠主動學習和自覺汲取。
(3)珍惜文化傳統不等于盲目崇拜,也不能將傳統的內容不加選擇地兼收并蓄。傳統文化中包含的舊觀念舊道德已經與時代格格不入,是應該拋棄的陳腐糟粕。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至今能夠生生不息,正是由于在時代的潮流中吐故納新,從而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當代中華兒女正在弘揚富有時代氣息的民族精神,熱愛祖國、團結統一、愛好和平、 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書寫著中華文明的新篇章。
7.如何認識千姿百態的世界文明?
(1)人類社會孕育了多種多樣的文化形態。
(2)千姿百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為世界文明的寶庫貢獻了自己獨特的財富。
(3)不同的文化中存在著人類的共同價值。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盡管特色各異,彼此又是息息相通的,有著彼此相通的心靈和情感。在不同的文化中,必然存在著相同的合理內核——真誠、善良、友愛、和平等人類的共同價值。
8.為什么要文明對話,平等包容?
(1)平等交流、相互包容是不同文明間彼此溝通的橋梁。
(2)幾千年來,正是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對話,相互學習,帶來了世界今天的進步繁榮。只要人們放棄偏見,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其他國家和民族,就會發現別人的長處和彼此的共同點。只要人們對彼此的差異抱著理解寬容的態度,就能存異求同,達到和諧共處。
(3)在國際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我們應學會與其他國家、其他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友好交往的藝術,學會尊重別人的習俗和信仰,包容別人與我們的差異,欣賞別人的特點和長處,表現出友好熱情、不卑不亢、自尊自信的態度。
9.如何化解矛盾,共享和平?
(1)國家和民族的爭端,信仰與制度的差異,只有通過真誠溝通、理解寬容、平等協商才能消除和化解。唯有和平共處,人類才有共存共享的明天。
(2)人口壓力、環境污染、資源枯竭、安全威脅、發展失衡等全球性問題的解決,需要世界各國、各民族人民攜起手來,相互關心,平等合作,共同努力。世界的光明前景在于和平,人類的美好未來在于合作。
作為2l世紀的中國少年,我們不僅肩負著祖國和民族的命運,對世界和平和人類的未來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讓我們手挽手,呼喚和維護和平,讓我們用自己的知識、能力、熱情和理想,去創造人類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