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案1
第一單元 權利義務伴我行
第一課 國家的主人 廣泛的權利
第一課時(總第1課時)
第一框 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
課標要求:
本單元兩課內容對應的課標依據是:“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權利與義務”,課程目標是“了解憲法與法律對公民權利和義務的規定,能夠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具體的內容標準是: “理解權利和義務的關系,學會尊重他人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我國國家性質和人民的范疇,懂得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區別,知道公民權利受法律確認,理解我國公民權利得以實現的法律保障體制的主要內容。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對人民、公民、我國國體等概念的理解、辨別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牢固樹立人民是我國國家的主人的觀念,增強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和作為國家小主人的自豪感。使學生樹立認真學法、守法,依法維權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國公民權利的法律保障體制。
2、教學難點:公民和人民的區別與聯系。
學生分析:
1、針對的問題:國家性質、公民、人民、公民基本權利及其保障體制等概念和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平時雖有所接觸,但非常有限,往往是一知半解,特別是從法律角度的理解更是非常缺乏,另外,初中生是弱勢群體,又缺乏法律知識,當權利受到侵害時,不知道如何去保護。有的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了,但顧慮到對方是成年人,甚至是家長和老師,所以只好忍氣吞聲,用法律維權的意識比較淡漠。
2、學生的需要:作為當代中學生了解自己國家的國家性質、能區分公民與人民的不同,樹立起公民權利受法律保障等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是一個合格公民所必需的常識。
課前準備:布置學生翻閱憲法第二章,了解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請學生搜集不正確行使權利的案例,并指出這樣做的后果;學生準備一個一元的硬幣,并仔細觀察。
教學方法:情感激勵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計劃用兩課時授完。
(一)導入新課:
1、情景導入:
(1) 引導學生憶一憶,說一說,在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毛澤東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情景。(毛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 引導思考回答:
聽到毛主席這鏗鏘有力的聲音,全國人民在歡呼雀躍,從心底感謝毛主席,感謝共產黨,為什么?
教師小結:
新中國的成立宣告,倍受壓迫剝削的中國人民翻身解放,真正成了國家的主人。新中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
2、板書課題:
板書: 第一課 國家的主人 廣泛的權利
第一框 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
(二)教學過程:
一、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板書)
1、我國國家性質(板書)
情景活動一:從國徽開始了解我們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