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父母 教案
《走進父母——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通課時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父母之愛的偉大,制定孝敬父母和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現代化社會的基本道德規范。
2.能力目標
能正確認識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和教育,培養分析問題和換位思考的能力,學會在日常生活中用多種方式關愛父母。
3.情感目標
體驗和感悟父母對自己的愛,體會父母為撫養自己付出的辛勞,樹立孝敬父母的觀念,將對父母的孝敬落實到實際生活中。
【教學重點】
1.孝敬父母需要從實際行動做起,從小事做起。
【教學難點】
孝敬父母和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現代化社會的基本道德規范
【教材分析】
針對子女對父母的一些做法不能理解,容易與父母發生沖突說起,讓學生感知父母對子女最偉大和無私的愛。
【課時內容分配】一課時
【考點】
1. 為什么要孝敬父母?
2. 如何要孝敬父母?
【易錯點】
父母與子女的對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猜猜這些圖片是什么?
小組活動:說說我的成長故事
成長的辛苦:回味自己成長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如生病、在外面受委屈等,說說自己當時的感受和來自父母的幫助。
二、說說我所知道的父母
1、不同年齡階段,父母愛護的內容不同,從生活小事到精神安慰等,都是父母對我們的愛。學生查找有關父母的故事,如英雄的父母、小說中的父母、自己的父母等,體會父母在兒女成長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和痛苦,從而體會世界上只有父母的愛是最偉大的,是不求回報的。
假如沒有父母的關愛
2、教師舉反例 :對孤兒院長大的孩子與正常家庭長大的孩子的對比調查發現,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其智商、情商均低于有父母關愛的正常孩子。
3、討論:如何報恩、何時報恩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學生通過查找和交流古代孝子的故事,了解他們是如何孝敬父母的,體會他們為何如此孝順父母。從很多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等我長大了再孝敬父母”說起,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讓學生明白孝敬父母要從現在、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4、拓展:父母的艱辛
找一件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父母印象最深、感到最難的事情,寫下來,拿到班里交流。
三、小結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關愛。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孝敬父母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對父母愛的回報應該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
《走近父母——代溝疑析、溝通與和諧》
通課時2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網
培養正確面對代溝所引起的矛盾和沖突、主動積極地進行溝通、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父母的交往意識和情感。;理解父母,積極調適和克服逆反心理;樹立同父母平等溝通的意識,2.能力目標21世紀教育網培養學生同父母平等溝通的能力。
克服“逆反”心理,進一步形成自我調適、自我控制的能力。
3.知識目標: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以及可能產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并掌握與父母和諧溝通的方法。
【教學重點】: 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 掌握與父母和諧溝通的方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父母之愛無私而又奉獻!因為愛,我們得以陽光雨露,因為愛,我們得以健康成長;然而,也是因為愛,我們頗感壓力,甚至煩惱不堪。不信請聽聽我們同齡人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