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學習機會》研究課
一、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知道受教育權受到侵犯時采取各種合法方式予以維護,明確履行受教育義務的主要內容。
能力方面:提高學生依法維護自己受教育權的能力,增強學生履行受教育義務的自覺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機會,履行自己的受教育義務的意識和決心;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觀,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態度。引導學生認同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使學生認識到,接受教育,既對個人成長和家庭有利,也對國家和社會有利;既是道德責任,也是法律義務。
二、教學重點難點
維護受教育權利,履行受教育義務
三、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多元互動、自主探究、案例教學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從影片《一個都不能少》導入新課。
(二)學習新課
1、維護受教育權利
(1)學生結合身邊實際舉例,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侵犯中學生受教育權的行為有哪些。
(2)讓學生回顧上一框所學內容,討論:如果中學生自己不會維護自己的受教育權會怎樣?得出結論:中學生必須學會維護自己的受教育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享受自己的受教育權。
(3)結合典型案例,讓學生思考,假如你遇到自己受教育權受侵害的情況會怎么辦。
啟發學生去總結維權方式,幫助學生多方面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聯系教材第八課“法律護我成長”中的相關知識簡要說明非訴訟方式和訴訟方式維護自己的受教育權。
(4)結合課本提出的一個以學生群體為單位受教育權被侵犯的案例,設問:該校學生的受教育權被侵犯了嗎?為什么?討論:假如你是該校的一名學生,應該怎么辦?假如你是該校的校長,應該怎么辦?引起學生對該種情況的關注,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2、履行受教育義務
(1)學生閱讀課本三個材料,思考:從上述材料中感悟到了什么?幫助學生認識到歷史的進步使公民都能獲得學習的機會,這樣的機會是來之不易的,應該非常珍惜。國家在經濟并不發達的情況下大力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權,家長的努力保障了孩子的受教育機會,所以,作為學生,為了自己的發展、國家的富強、社會的進步,要珍惜受教育的機會,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教師可用現身說法讓學生理解過去教育條件之差,可結合《義務教育法》的修改讓學生了解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對于材料三的利用可聯系學生自己的生活實際:為了保障自己的受教育權自己的家長付出了什么?心血、精力、金錢……教師對材料還可作一個小的延伸:引導學生對自己所得到的國家和家庭努力予以保障的受教育權報有感恩的心。
(2)學生閱讀課本小剛的故事,討論:小剛拒絕輟學,對自己、家庭、社會有什么好處?如果小剛中途輟學,是否合法?小剛及家長要承擔什么責任?
教師可著重分析小剛的維權行為及與此相對應的結果:小剛重返校園。在分析小剛拒絕輟學的好處時可引導學生從接受義務教育對個人和家庭以及社會的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兩個方面去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全面地看待和分析問題。幫助學生認識到受教育不僅是一種權利,也是公民必須履行的一種義務,進面認識到不完成義務教育是違法的,為此學生及家長都應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3)作為正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應履行受教育的義務,其中最主要的三項是什么?通過“為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我們應該做到”的活動,幫助學生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落實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組織該活動時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從自己的實際學習生活出發,實事求是地寫出自己應該做到的,使活動更有實效。可指導學生細化對自己的要求,如按時上學,不遲到不早退,至少接受完九年的學校教育等等,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以此來規范自己的學習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