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課第一框公民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受法律保護 教學設計
第十二課第一框公民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受法律保護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了解財產所有權、合法財產的含義。理解我國公民的財產所有權受法律保護。能夠結合實際,學會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財產所有權。
2、 過程與方法:通過案例分析、學生討論,培養學生歸納能力、分析能力和聯系實際依法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尤其增強學生依法保護公民合法財產所有權的意識。
教學重點:財產所有權的法律保護。
教學難點:財產所有權包含的四方面具體內容。
教學方法:講解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 課前預習,明確本框的知識要點:
1、 什么是財產?在生活中,哪些東西是財產?
2、 什么是財產所有權?它包括哪些內容?它們的關系如何?
3、 閱讀課文p46—47,填寫下列表格:
含義 舉例說明
占有權
使用權
收益權
處分權
4、 什么是合法財產?舉例說明。
5、 我國通過哪些法律手段保護公民的合法財產的所有權?
二、 組織教學
(一)復習提問:請問第十一課我們學習的是公民在哪一方面的權利和義務?
(二)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在第十一課講了公民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從今天開始,我們講公民在經濟生活中的權利和義務。
(三)師生共同分析課文
一、公民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受法律保護
1、什么是財產所有權(事例法、討論法、)
(1)、學生例舉事例說明什么是財產。
(2)、播放動畫“張老漢的拖拉機”。
請同學們看圖,結合課本的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 拖拉機是干什么用的?它是屬于什么物資?
歸納:拖拉機是進行農業生產用的。它屬于生產物資。
2) 張老漢將拖拉機買回家,說明拖拉機是張老漢的什么?
歸納:合法財產。
3) 張老漢將拖拉機放在自己的家里對嗎?原因是什么?
歸納:對。因為拖拉機是張老漢的合法財產,張老漢有對拖拉機的實際控制權,即占有權。
4) 張老漢在對自己的合法財產——拖拉機行使什么權利?
歸納:張老漢在用拖拉機耕地,是行使他對合法財產的使用權。
5) 張老漢在農忙時將拖拉機出租,他的做法是否正確?原因是什么?
歸納:張老漢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為公民有權用自己的財產取得經濟利益,這是公民對財產的收益權。
6) 張老漢將自己的拖拉機出賣是在行使其對什么的權利?
歸納:張老漢在行使其對拖拉機的處分權,是屬于法律上的處分。
7) 張老漢有權對拖拉機占有、使用、收益、處分,原因是什么?
歸納:張老漢對拖拉機擁有財產所有權,我國民法通則第71條規定:“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3)、暢所欲言:請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說明公民對自己的財產依法享有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
問:你對哪些財產擁有所有權?(過渡)
(4)、(拓展區)你說我說:張先生從國外帶回一架高檔照相機,只用了兩個月,就被13歲的兒子瞞著他,以XX元的價錢賣給了他同學的哥哥。張先生知道后,向買方索要,并欲將XX元錢還給對方,但對方聲稱張的兒子有賣相機的權利,他們之間的買賣行為已生效,不同意還給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