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命之根更深 教學設計
讓生命之根更深 教學設計一:設計理念
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從小在呵護關懷中長大,很少經受挫折,缺乏抗挫心理承受能力。但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學生已明白挫折是人生經歷的必然。所以本節課根據課程標準及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需要,針對學生身心發育特點,通過開展系列教學活動,激發學生戰勝困難挫折的勇氣和信心,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抗挫能力,學會正確對待挫折與挑戰。
二:目標要求
1、知識:懂得面對挫折要有“生命之鈣”;認識到挫折作用的雙面性,即消極作用和積極作用,更重要的是看到挫折的積極作用,挫折是人生的學校。
2、能力:激發學生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心理動機;提高自身對挫折的承受力,增強抵御挫折的信心、勇氣和力量。讓學生汲取抗挫的生命之鈣、讓生命之根更深。
3、情感、態度、價值觀:保持樂觀和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迎接生活的挑戰。
三:教學的重、難點
讓學生認識到挫折的積極作用,吸取生命之鈣,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四:教學方法設想
(1)課堂讓學生搜集古今中外在挫折中成長起來名人典型事例
(2)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談抗挫經歷、交流抗挫體會,通過講述一個個生動的故事等方式,讓學生感悟挫折的不同影響作用。特別是其積極作用,從而提高自身的抗挫能力。
五: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教具及相關課件,與挫折有關的事例材料、練習題等。
2、學生準備:課前預習,收集戰勝挫折的典型事例、名人名言等。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音樂《生命交響曲》渲染課堂氣氛。
2、提問學生:“誰知道這個音樂的名字、作者?”并讓學生討論貝多芬的故事,然后教師總結導入。
生命中遭遇挫折和打擊是必然的,我們要像貝多芬那樣在厄運面前不低頭,扼住命運的咽喉,自覺汲取生命的鈣質,讓生命的根扎得更深。
(二)新知探究
(板書課題)二,讓生命之根更深。
古人講,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溫室里長不出參天大樹等。生命的長成正是經歷了挫折的磨練與拷打,才能真正成熟。
1、成長與挫折(板書)
(1)投影課件《麥穗與挫折》(教參p33)讓學生閱讀感悟
(2)學生談體會、認識,老師點撥總結:
與植物一樣,人的潛能和智慧更易被發掘出來,從而促進人成長。因為人的成長過程就是適應社會需求的過程。如果適應性好,就覺得順心、和諧,如果不適應,就覺得別扭、失意。一個人出生時,根本不知對與錯、美與丑,正是通過鼓勵、制止、允許、反對、獎懲、引導,甚至體罰才學會舉止行為適應和得當,學會規范自己的行為。
(3)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古今中外名人在挫折中成長的故事。
(4)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由此看來,挫折帶給人的只是痛苦和打擊嗎?挫折對人的影響作用有哪些呢?請同學們按學習小組分組討論。
學生討論、交流,師概括總結(板書)
作用:a.消極的:痛苦、折磨、摧垮。
b積極的:磨礪、教育、成熟。
過渡:那么我們怎樣克服挫折的消極影響作用,而讓其成為我們成長的動力呢?這需要我們在挫折中自覺吸取生命的鈣質,讓生命之根更深!
2、生命之鈣(板書)
(1)許多同學可能都吃過鈣片補過鈣,知道為什么要補鈣嗎?
生答后老師總結引導:
鈣是骨質生長的必要成分,而精神生命的質量更需要“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