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發展變化的社會生活》學案
一、 學習目標
1、 體驗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發展變化、日新月異的。
2、 理解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意義。
3、 認識從眾心理的表現和作用。
4、 學會面對復雜的社會生活,做一個理智的社會成員。
二、 課前思考,預習
1、 想一想自己身邊存在著哪些從眾心理的表現,其中哪些有積極作用,哪些有消極作用,自己是如何對待的。
2、 要學會用辯證的、全面的、客觀的觀點認識和分析“從眾心理”、“社會生活的復雜性”等問題。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意義;認識從眾心理的表現和作用。
四、啟發思維
1、中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形式可以是( d )
①參加社會公益宣傳活動 ②輟學到發達地區打工③到敬老院進行獻愛心活動 ④開展助人為樂、學習雷鋒活動 ⑤不上學到災區去當志愿者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
2、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我們必須( d )
①正確認識社會,辯證地分析問題 ②正確認識從眾心理 ,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逆境 ③緊隨社會生活的主旋律,與時俱進 ④抗拒外在的壓力和誘惑,堅持自己的正確立場
a.②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地認識社會生活?
4、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從眾心理?應該怎樣克服盲目從眾?
五、基礎鞏固
5、下面是八年級學生小李和他爸爸的一段對話:
小李:爸,星期天老師要帶我們去學校附近的社區清掃垃圾,搞環保宣傳。
爸爸:別去了,沒有什么意義!
小李:那怎么行?老師說,這也是一種學習。
爸爸:能學什么呀?還不如在家多做幾道題。
問題:小李爸爸的觀點對嗎?為什么?
6、材料一:有時,人都有強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是虛榮心,老師在課堂上講完一個問題時,總是問,聽懂了沒有,許多人都說聽懂了,其實仍有人不懂,但沒有人站起來讓老師再講一遍。而是跟著別人說,懂了。
材料二:林丹班上有許多同學穿了一種新的鞋子,認為很時尚,回家也向母親要買一雙,其實他還有一雙還沒有穿。
(1) 你認為上述材料中的同學做法對嗎?為什么?
(2)你有這種心理感受嗎?請說說你認為正確的做法是什么?
7、觀察下列這些中學生的表現,回答下列問題。(第一幅圖:“我的好朋友張ⅹ李ⅹ劉ⅹ都買了手機,我也要買!”第二幅圖:“看你這個打扮。”“ⅹⅹ歌星就是這個打扮,我崇拜他!”)
(1)漫畫中這些學生的做法反映了一種怎樣的心理?
(2)我們應該怎樣認識這種心理?
六、綜合拓展
8、山東小伙徐本禹本科畢業后考取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專業公費研究生。他卻決定推遲入學,遠赴貴州省大方縣鄉村支教。奉獻與愛心使徐本禹從一名普通的志愿者成為“感動中國的人物”。他和他的同伴們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農村教育,使更多的失學孩子得到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