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禮儀展風采教學設計
教學難點:理解禮儀的道德意義。四、課前準備:(1)學生:查找和一般社交禮儀相關的資料。(2)教師:查詢相關材料,制作多媒體課件。五、課時安排:一課時。六、教學過程:(一)教學流程: 案例分析:小品表演 設計情境:照鏡子七嘴八舌話禮儀行為訓練:社交禮儀abc練習與作業知識總結小結和禮儀歌欣賞
二、板書設計:禮儀展風采因禮儀而優雅社交禮儀abc 禮儀是文明的象征遵循禮儀要求展現優雅自我 掌握基本的社交禮儀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導入新課----照鏡子多媒體展示學生的幾組有關禮儀的照片:講禮儀的和不講禮儀的姿態,包括坐立行三種。提問:1.這幾組照片中哪些學生的行為是正確的、美的?哪些是不對的、不美的?2.為什么?學生回答之后,教師概括,引出課題。大屏幕顯示:第七課 友好交往禮為先 二、禮儀展風采 從學生身邊、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對于不正確的或不恰當的姿態有更深刻的認識,感受到禮儀無處不在。活動一:七嘴八舌話禮儀提問:前三組學生不講禮儀是不是只對他們個人有影響?學生回答:不是。教師繼續提問:還對什么有影響呢?學生思考:通過幾組鏡頭來看:(大屏幕展示)1.爭、搶!食堂里學生買飯不排隊!2.坐在餐椅上的思想者3高瞻遠矚! 4.校園內隨地亂丟垃圾的現象學生得出結論:不講禮儀不僅僅影響個人的發展,還對班級、學校、家庭等集體的形象產生影響。材料:1.美國男子公交車上撒野2.中國人在外國旅游表現出不講禮儀的行為思考:1.這兩則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2.給你什么啟示?(學生小結)禮儀不僅是一種形式,而且是一個人、一個集體乃至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象征。自覺做到講禮儀,不僅關系我們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關系到周圍的人,關系到我們的集體,甚至關系到我們民族和國家的形象。3.播放天安門升旗儀式的視頻。通過超級鏈接分層次展示以及圖示,形象直觀,使學生對禮儀的道德意義脈絡更清晰。教師如果只是口述這些材料,不使用多媒體手段,顯得蒼白無力,不豐富,吸引學生的效果不好。通過不講禮儀的行為造成的結果,對此種行為產生厭惡。審視自己的行為,和講禮儀的行為加以對比,使學生在心中樹立以后要做一個講禮儀的人的信念。通過觀看天安門升旗儀式,使學生對禮儀的道德意義有更深層次的升華。活動二:案例分析1.學生表演小品《大學生求職》思考:1.這個大學生為什么沒有被錄用?2.大學生求職失敗說明了什么問題?3.你得到了什么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