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心有他人天地寬》教學設計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寬容的內涵以及為什么要寬容;在生活、學習中能夠以自己的行動平等待人,寬容他人,尊重他人;體驗平等待人、寬容他人、尊重他人對己對人所帶來的情感上的慰藉。
教學重點:為什么需要寬容?
教學難點:寬容與縱容的區別。
導入新課:教師講“宰相肚里能撐船”的故事導入新課。
一、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板書)
1、金無足赤 人各有別(板書)
教師講述清朝大學士張英的故事,提問:
(1)、張英的家人和鄰居為什么會轉變態度?
(2)、什么是寬容?并結合故事說一說寬容的作用有哪些?。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寬容是指寬厚和容忍,原諒和不計較別人。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可以化解矛盾,寬容可以獲得別人的尊重,寬容可以贏得更多友誼。我們生活在需要寬容,我們需要學會寬以待人。
活動:兩個性格不同的人(材料見101頁)
目的:使學生明白人與人之間有著性格的差異,需要相互寬容,尊重彼此的個性,;理解“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是我們寬容合作的基礎。
要求:學生閱讀材料并討論:
(1)小娛和小樂的性格有何不同?
(2)小娛和小樂能夠成為朋友的原因?
(3)小娛和小樂的友誼給我們什么啟示?
教師小結:一位哲學家說過: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其實,人世間也找不出兩個性格完全相同的人,這就需要我們彼此尊重,相互寬容。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我們要寬容和原諒別人的錯誤,尊重和理解別人的意見,“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是我們寬容合作的基礎。
2、寬容他人 悅納自己(板書)
活動:小培的故事
目的:使學生明白寬容是一種美德,一種境界,寬容的人一定能獲得真誠的友誼。
要求:○1仔細閱讀課文內容。
○2分析小培的行為有何不妥?
○3分析小亮的行為值得稱贊之處。
○4討論小亮處理問題的方式給我們的啟示。
學生發言后,教師歸納:寬容是一種美德,我們為人寬容就能解人之難,補人之過,揚人之長,諒人之短;我們為人寬容,就能贏得友誼,獲得更多的朋友。寬容也是一種境界,一個真誠的寬容他人的人,他的境界就提升了一個層次,一個人學會了寬容,他就掌握了一種自我提高的方法。我們要學會寬容他人,不懂得寬容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的不便和麻煩。讓我們來看看公共汽車上發生的事情:(可以上學生表演書中的故事,完成書中的提問,教師小結,略。)
出示故事:是寬容還是縱容?
小強吃飯很挑食,當菜不合胃口時,就把筷子一摔,碗一推,脾氣大發:“這么難吃,不吃了!”當媽媽要批評他時,奶奶總是說,孩子還小,長大了自然就不會了!這是寬容嗎?這樣做有什么害處?
通過辯論明確寬容是有原則的。
課堂小結:集體朗誦p102頁的詩,結束本課。
課堂練習:
見練習冊。
換位思考 與人為善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領會“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道理;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人生態度。了解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在生活、學習中能夠換位思考,與人為善。
教學重點: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學會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賞他人。
難點:在實踐中如何做到換位思考;學會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賞他人。
導入新課:我們都注意到: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子總是不喜歡呆在商場里.這常常讓大人們感到不能理解。為什么商場里琳瑯滿目的商品和豐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很多專家都無法解釋。有一位兒童心理學家卻輕而易舉地解答了這個問題。他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你蹲下來,處在和小孩子同樣的高度環視四周的景象,結果看到的都是大人們的腿。以上這個看似簡單的事例實際上蘊藏著并不簡單的道理:換位思考。